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 第20章 无与伦比的震撼

第20章 无与伦比的震撼

明天真的能拿到批文?

还有这电话…

又是何方神圣?

无数疑问如同沸腾的气泡,在他胸腔里翻滚、膨胀,却找不到出口。

第一次感到自己这个副厂长,离真正的核心漩涡,竟是如此遥远。

---

李小川抓起那部红色保密电话,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质感。

“鹰巢吗,我307厂李小川。”

听筒里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杂音。

接着,一个苍老、疲惫,却带着浓重冀北口音和急切求知欲的声音响起,每一个字都透着长期熬夜的沙哑和巨大的焦虑:

“小川院士!是我!老刘!歼九项目组的刘总工啊!”

他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语速快得像连珠炮。

“张上将说…说您可能有办法…我们卡在超音速巡航的进气道激波上了!还有那该死的机体过载震颤!试飞数据…数据太难看了!”

“再解决不了,项目…项目就要被上面叫停了!”

“小川院士,求您给指条明路吧!”

李小川没有寒暄,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几张草稿纸。

那是他闲暇时随手勾勒的关于激波控制和结构强化的思路雏形。

对于这个在八十年代足以难倒全球顶尖航空实验室的“鬼门关”级难题,在他这个重生者叠加系统的思维里,却如同小菜一碟。

“刘总工。”

“激波问题,关键在于进气道前缘的‘自适应涡流发生器’设计。”

他语速不快,但每一个词都精准得像用卡尺量过。

“传统的固定式扰流片在跨音速区间效率骤降。”

“改用压电陶瓷阵列,嵌入前缘蒙皮下方,根据实时马赫数和攻角变化,微秒级动态调整扰流片的高度和倾角。”

“主动诱发并引导特定涡流,提前破碎、梳理激波系,减少能量损失和对进气道的冲击。”

电话那头,死一般的寂静!

刘总工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劈中。

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瞪得溜圆,握着听筒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压电陶瓷?

动态调整?

微秒级响应?

主动涡流控制?

这些概念单独拎出来都代表着前沿,而李小川竟然轻描淡写地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清晰、可行、甚至堪称天才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这简直是颠覆了他毕生所学的航空动力学认知!

“激…激波…涡流…”

“妙!妙啊!主动介入!动态响应!我怎么就没想到…那…那过载震颤呢?机体,尤其是机翼根部和尾翼连接处,在9G以上持续过载时,那该死的震颤…”

“震颤根源在于结构模态与气动载荷频率的耦合共振。”李小川的声音依旧平稳。

“单纯加强结构死重太大。”

“方案一,在关键承力框内部预埋形状记忆合金丝网(SMA)。当结构应力达到临界阈值,SMA受热或通电激活,瞬间改变局部刚度,打断共振链条。”

“方案二,引入分布式压电传感器阵列和微型作动器,构成主动振动抑制(AVS)系统,实时感知并施加反向抵消力。”

他顿了顿,补充道:

“SMA方案结构改动小,成本低,适合现有机体改造;”

“AVS系统效能更高,但需额外能源和控制系统,适合全新设计平台。具体取舍,看你们项目进度和资源。”

……

“嗡——”

刘振华只觉得脑子里仿佛引爆了一颗精神炸弹!

形状记忆合金?

主动振动抑制?

分布式传感器阵列?

这些名词如同天外陨石,狠狠砸在他固有的知识框架上,砸得粉碎!

李小川给出的不是一条路,而是两条通往巅峰的捷径!

每一条都闪烁着超越时代的技术光芒!

巨大的信息量和颠覆性的思路。

让他这位资深总工瞬间大脑过载,如同老旧的真空管计算机被灌入了量子代码……

CPU都差点烧了……

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有握着听筒的手,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震撼!

无与伦比的震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