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126章 舰艇技术突破

第126章 舰艇技术突破

贵华润抓起冒着热气的试片浸入盐水,24小时后金属表面依然光洁如新。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东海的电磁环境复杂,雷达信号在雨雾中频繁出现盲区。

那段时间,贵华润带着团队驻扎在吴淞口临时搭建的观测站。

某个暴雨倾盆的深夜,他盯着《武经总要》中"八卦阵图"的批注,突然有了灵感。

他连夜赶回造船厂,组织工人用青铜与紫铜锻造八角形屏蔽网。为让年轻技术员理解设计原理,他专门开了堂"古代阵法与现代电磁学"的课,"古人用八卦阵迷惑敌人,我们用这原理来过滤干扰信号!"

当第一组按八卦方位排列的屏蔽装置安装完毕,雷达屏幕上扭曲的回波终于凝成清晰的光点。

火控系统研发同样困难重重。贵华润从会计学校紧急抽调二十名学生,和厂里的技术骨干组成"人肉计算组"。

他们将《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术与弹道学公式结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计算口诀。

但首次实弹测试时,改良后的火控系统仍出现30米的误差。

贵华润带着团队泡在图书馆,终于在明代《神器谱》中找到灵感。

他亲自指导工人用青铜铸造齿轮,制作机械火控计算机。

"贵工,青铜齿轮要承受这么大扭矩,能行吗?"

老钳工王师傅看着设计图首摇头。

贵华润从工具箱掏出一把宋代弩机残件:"八百年前的匠人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在他的带动下,技术人员白天在车间制作零件,晚上聚在一起讨论改进方案。

三个月后,第一台机械火控计算机在车间轰鸣运转,当它引导三门100毫米主炮同时命中三公里外的浮动靶标时,整个造船厂都沸腾了。

动力系统的研发更是一场硬仗。从国民党军舰拆卸的往复式蒸汽机运行时震颤剧烈,锅炉管道多次爆裂。

贵华润带领团队查阅古籍,从《天工开物·乃粒》篇"水转连磨"的记载中获得启发,在黄浦江畔建造起巨大的木质水车阵列。

但首次联动测试时,传动皮带突然断裂,飞溅的木屑在他脸上划出三道血痕。

"不能放弃!"贵华润擦去脸上的血迹,继续投入研究。

他注意到老式座钟钟摆的等时性摆动,由此联想到蒸汽机的活塞运动。

他带着团队参照明代水碓的平衡原理,用黄铜铸造出双飞球调速器。

为培养更多动力系统方面的技术人才,他在厂里开办夜校,亲自编写教材,将古代机械原理与现代工程技术结合讲解。

"镇海号"在礼炮声中缓缓滑入黄浦江。贵华润站在舰桥上,看着自己主导设计的舰载雷达刺破夜空,火控系统精准锁定模拟敌机,动力系统推动战舰犁开雪白的浪花。

江风掀起他工装的衣角,露出内里补了又补的衬衫——这件跟随他十二年的旧衣,此刻与崭新的战舰形成奇妙的呼应。

回望造船厂,曾经老旧的设备己被新型机床取代,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正在熟练操作设备。

贵华润知道,这艘战舰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才的胜利。

从山西窑洞的土制手榴弹,到此刻的钢铁巨舰,这条布满荆棘的军工之路,因为无数技术人员的成长,终于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而这,仅仅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起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