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民心如刀

第一百八十四章 民心如刀

“杜家最在乎的?”李承乾明显有些疑惑不解.....

“钱财?”

“权力?”

“势力?”

“世间之人最在乎的,无外乎就这几样了....”李承乾有些嘀咕。`_?我$?2的-??书£?城(3/ ?}?追^£最′{?新?章?节1{?

“错!是名望!”可赵牧却是一针见血道:

“也就是对他们这些所谓世家大族的清誉!”

“殿下!”赵牧顿了顿,有给李承乾倒了一杯酒,这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咱完全可以给他们来个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嘛!”

“把杜家这些年放印子钱,夺人田产,逼死良民的烂账,还有他们与五姓七望私下交易的证据,全抛出去。”

“杜淹那老不死的,不是想要‘清誉’吗?”

“那就让他杜家的清誉,在长安百姓的唾骂声中,彻底烂掉!”

“届时民心如沸,众怒难犯。”

“到时候,看看还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替这堆臭不可闻的烂泥说话?”

“好一个釜底抽薪!”李承乾眼睛骤然一亮:“赵兄此言,正合孤意,孤回去就安排人,将那些证据……”

“这些小事,其实完全不必殿下亲自动手。”赵牧嘴角勾起一丝狡黠的弧度,幽幽说道:“就在这市井之中,自有传声筒。μD\萝£eo拉¢_小^*£说?3: ¤??无.?错-|内3容*?”

“茶楼酒肆,还有我这种勾栏瓦舍。”

“最不缺的就是喜欢听豪门秘辛的闲汉。”

“只需稍加引导,杜家那些光辉事迹,一夜之间就能传遍长安的大街小巷。”

“到那时,殿下只需在朝堂上,对那些弹劾您构陷的奏疏,轻飘飘回一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功过,自有百姓公断,足矣!”

李承乾看着赵牧,胸中豪气顿生,连日来的憋闷一扫而空。

有赵牧在暗中运筹帷幄,翻手为云,他何惧那些魑魅魍魉?他端起酒杯,与赵牧轻轻一碰:“赵兄,大恩不言谢!”

“待此间事了,孤定有厚报!”

赵牧懒洋洋一笑,将杯中酒饮尽:“行了殿下......别每次都来这套,这天上人间的池子,还指望着殿下这条大船,风平浪静呢。”

“所以你我兄弟之间就别这么客套了!”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阳光正好。

但长安城的上空,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仿佛是为了印证赵牧的预料。

仅仅半日之后,数道措辞激烈,引经据典的弹劾奏疏,便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通过通政司抢先一步送到了李世民的御案。)^o搜μμ搜-?小?说,·*网(, ·?免?~¥费?¥2阅??¨读321

署名者,皆是清流中的硬骨头,亦或是与五姓七望关系匪浅的御史言官。

可矛头却无一例外,全都直指东宫......太子李承乾!

“臣劾太子殿下,滥用私刑,威逼人犯杜楚明攀诬皇子,构陷手足,离间天家骨肉,其心可诛!”一份奏疏字字如刀,将杜楚明的攀咬完全归咎于东宫的严刑逼供。

“河东盐案,本为积弊,太子殿下急于求成,任用酷吏刘仁轨,罗织罪名,牵连元勋之后,致使杜老大人悲愤呕血,上表陈情!此非为国之福,实乃祸乱之源!”另一份奏疏则避重就轻,将盐税巨亏的矛头引向急于求成,为杜淹的血书喊冤。

更有甚者,言辞隐晦却更为恶毒。

“储君当以仁德立身,以孝悌为本,若为立威而构陷兄弟,威逼勋贵,恐失天下士民之心,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约束东宫,毋使戾气横生,朝纲紊乱!”

这些奏疏如同毒藤,缠绕而上,试图将李承乾塑造成一个心胸狭隘、手段酷烈、为巩固地位不择手段的昏聩储君,将杜家塑造成无辜受害的忠良,将魏王李泰置于被构陷的可怜境地。

甘露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李世民看着御案上那几份墨迹未干的弹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指节敲击御案发出的“笃笃”声。

一声声,敲在侍立一旁的张阿难和几位重臣的心上。

如同催命的鼓点。

“好啊……都跳出来了。”

李世民的声音平淡无波,却让下方几位重臣,包括房玄龄在内,都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看来杜老大人那封血书,效果不错。”

“朕这朝堂,都快成了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私塾了?”

“这想教朕……怎么当皇帝?”

“还是想替朕教育太子?”

房玄龄心头一凛,连忙出列:“陛下息怒!言官风闻奏事,虽有失察,亦是职责所在。杜家之事,三司正在严查,真相如何,不日当有公断,陛下圣心独运,自有明鉴。”

他这话看似劝解,实则点明了言官可能受人驱使,并强调了查案正在进行,提醒陛下不宜此时表态。

李世民冷冷地扫了他一眼,未置可否,目光再次投向那几份弹章,如同看着几堆碍眼的垃圾。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隐隐约约、如同海潮般的喧哗声!

起初细微,但迅速由远及近,变得清晰可闻!

那声音并非整齐的呼喊,而是无数人议论、咒骂、叹息、惊呼汇聚成的巨大声浪,充满了愤怒、鄙夷和一种市井特有的喧嚣力量,竟隐隐穿透了宫墙,涌入了这肃穆的甘露殿!

“怎么回事?”李世民眉头一拧,眼中闪过一丝惊疑。

张阿难身形一晃,已如鬼魅般掠至殿门处。片刻后,他脸色古怪地快步返回,躬身禀报,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启禀陛下……是……是宫门外朱雀大街……聚集了……聚集了数千百姓!”

“百姓?”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所为何事?莫非要哗变?”

盐价风波刚过,他最担心的就是民变!

“并非哗变,陛下!”张阿难连忙道,脸上的古怪之色更浓,“据百骑司急报,百姓们……百姓们是自发聚集。”

“议论纷纷……议论的都是……都是京兆杜家!”

“杜家?”李世民和殿内几位重臣都是一愣。

“是!”张阿难低着头,语速飞快。

“不知从何处传出的消息,一夜之间,杜家放印子钱逼死佃户、强夺民田致人全家自尽、纵容恶仆当街打死商贩。”

“甚至……甚至与某些官员勾结,买卖人命顶罪等数十桩陈年旧案,桩桩件件,时间地点人物俱全!”

“这些消息如同长了腿一般,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勾栏瓦舍!”

“百姓群情激愤,堵在杜府几条街巷外指骂不休,更有甚者,聚集在宫门外,高呼……高呼请陛下严惩国贼,还百姓青天!”

“轰!”

张阿难的话,如同在甘露殿内投下了一颗炸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