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敬!
我们早已对你不满。?z¨x?s^w\8_./c_o.m-若非陛下器重你,弹劾你的奏章早已堆积如山,你信不信?都到了这个地步,你竟仍不自知。得罪了李澈也就罢了,竟还敢嘲笑我?“我只是想到了‘与民争利’这话。”李澈露出一副歉疚的神情。“此言本就不妥,何以让你发笑?”大臣追问。“黄冕。”皇帝淡淡地唤了一声大臣的名字。直呼其名,警告之意不言而喻。你区区一个户部侍郎,竟敢质问朕的皇孙,还如此嚣张?活得不耐烦了?黄冕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皇帝竟会直呼其名。即便是只呼名,也好过连名带姓。要知道,在中原文化里,姓名乃人之根本,随意直呼其名,极为失礼。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仍有偏远之地。祖母会告诫孙子,梦中若已故祖父呼你之名,万不可应答,否则便会被带走。可如今。堂堂一国之君,竟公然直呼其名,这显然是对他的极度不满!若对他不满的是李澈,他或许不屑一顾。但若对他不满的是太子或李澈,他或许还能淡然处之。此刻,对他公然表达不满的,乃是国君李煜!“陛下,微臣失言。”林峰急忙致歉。李煜轻轻瞥了他一眼,沉默不语,林峰背后已湿透冷汗。他深知,此事并未了结。国君李煜,定会找个时机与他秋后算账!但究竟为何?难道只因他“率直”地提醒了一句那位行为不当的吴王世子?国君对吴王世子的偏爱,简直令人瞠目!然而,此刻的林峰已无暇顾及这些,更无心在心中埋怨、非议吴王世子李浩与李煜。他开始惶恐不安。担忧哪天,禁军会突然闯入他的府邸。担忧哪天,再也无法见到次日的朝阳。李煜见林峰心神不宁,心中暗笑:看你还敢不敢对我的孙子无礼!先吓你一跳。?d+i!n¢g·d*i′a?n^t¢x′t\.′c!o!m-日后朕再好好收拾你。一旁的皇太孙李轩已嫉妒得近乎疯狂。以往,无论何等大臣,在任何场合,对他有何非议,可从未见皇祖父如此维护过自己。为何?为何李浩能得到这份宠爱?你刚刚还夸赞过我的……李煜自然不知,自己偏袒一个孙子,竟让另一个孙子心生委屈。他朝李浩和颜悦色道:“浩儿,告诉祖父,你方才为何发笑?”李煜对自己温和的语气颇为满意。我说话如此和煦,这下这小子该明白我对他的耐心有多深厚了吧。不过,若能在句末加个“呢”字,或许气氛会更加融洽,下次可以尝试。李煜在心中思量一番,觉得颇有道理之时……“这声音简直让人起鸡皮疙瘩。”“话说,这两天老狐狸怎么了?不会是脑子进水了吧。”“罢了罢了,若是不说几句,恐怕他不会轻易放过我。”“若是再来几次这样的套路,我还怎么保持低调?赶紧敷衍敷衍,回答他的问题。”“我还想回去补个回笼觉呢。”李煜:……我如此温柔待你,你竟说我脑子进水?这个小兔崽子,果然是个不忠不义之人,不识好歹……“禀告祖父,孙儿学识浅薄,阅历有限,但‘夺民之利’四字,倒也曾略闻一二。”“昔日,大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士人亦言其夺民之利,然此举却助大汉北击匈奴,威名远扬。”“故而……”“孙儿实在不解,这夺民之利,究竟为善还是为恶?”“想来应是善举吧,毕竟国家昌盛,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再者,祖父所言,自是句句在理。”“祖父真是英明!”言及此处,李明渊一脸“敬仰”地望着祖父,李渊。李明朗:“……”文官们:“……”贵族勋戚们:“……”这分明是在讨好皇上。^x^i!n·2+b_o!o,k\.*c*o/m_皇上祖父真英明?好一个谄媚之徒!原来如此,这便是汉王世子能胜过皇长孙李明朗,成为皇上最宠爱之孙的秘诀。——厚颜无耻,阿谀奉承?“原来如此,祖父偏爱此类赞誉。看来下次我也该试试,效仿一番。”李明朗心中暗想。众人皆以为李明渊之言让李渊大悦,实则不然。李渊并未大喜,反倒有些不悦。“这小狐狸所言,倒也有趣。为何官员们总说夺民之利对国家与百姓无益,而国家却因此受益,百姓也因此安居乐业?”“那究竟是谁的利益受损?”“恐怕得看谁的反对声浪最高……”李明渊之言为李渊打开了新的思考方向,他心中盘算着。但与此同时,他对有李明渊这样的孙子感到格外自豪。直到,他听到了这番话。“如何如何,也不知老狐狸是否被我哄骗了。”“以往我总说不知,也没见老狐狸生气,反倒一次次追问,他定是觉得我太过搪塞。”“这次,我就说个模棱两可的话,再夸夸他。” “既让他信我尽力了。”“又让他觉得我对他充满敬意。”“如此一来,他也不好意思再让我回答问题了吧?”“非是我太机灵,实在是老爷子,略显愚钝呐。”该如何形容此刻李渊的内心感受呢?总之,颇为复杂。心情复杂。与在座的文武百官,乃至李明朗都不同。他人无从知晓李渊腹中学识深浅,故而李渊之言,在他们听来不过是可笑滑稽之谈。甚至有人认定,这不过是他为讨皇上欢心而刻意编造的荒谬之理。毕竟,与百姓争利,历来被视为不义之举。然而,秦王世子李渊却道,事实与常理相悖?荒谬!这显然是一场狡辩。还是一场为取悦皇上而挖空心思的狡辩。这使得李渊在众人眼中的形象更加不堪。但李世民深知,事实并非如此。李渊不愚,实则是个天才。他平日里沉默寡言,对任何询问都推说不知。但他心中的谋算,却彰显了他的才智。而今日,即便是狡辩,也定有几分真知灼见才敢出口。至少,李世民认为,其中确有值得深思之处。可偏偏李渊声称这只是敷衍之辞,且满是模棱两可之语。那么,究竟哪些是他真心话,哪些又是故弄玄虚?李世民心中拿捏不定。但他又迫切想要知晓答案。“小狐狸啊,小狐狸,你让朕拿你如何是好?”“每次说话,都喜欢半遮半掩。”“真是让人爱恨交加。”李世民心中郁闷。就连小狐狸暗讽他愚钝,他都无暇反应。可他今日已多次询问李渊,再问下去,恐怕会引起李渊的警觉。罢了。既然不知小狐狸心中所想,那便看他如何行动。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之光。“朕亦赞同秦王世子的看法,与民争利,也需看民是何人。”“你们不是常说商人唯利是图吗?与他们争利,也并非不可。”“何况。”“朕是派人前去与海外诸国通商,岂能与这些商人争利,对吗?黄卿。”李世民淡淡瞥了黄毅一眼。黄毅因对李渊出言不逊,方才已被李世民警告。此刻哪敢有半个不字?“皇上圣明。”黄毅跪拜。“皇上圣明。”内阁学士杨明,紧随其后跪拜。其余大臣:“……”好吧,我们也拜吧。“皇上圣明。”其余大臣,纷纷跪拜。“……只是,皇祖父。”“海上通商自是可行,但海盗横行。”“倘若每次皆如李航海使团那般,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所谓的商贸往来,岂不是等同于将金银掷入深渊?甚至还不及李航海出使各国那般,尚有些许意义。”这次,又是赵明言的发言。他的话语依旧带着那熟悉的气息,语调也未变。他,再度对先祖,也就是皇帝赵武提出了质疑。“真乃勇士!”这一刻,文臣们眼中泛着泪光。然而……“明言所言极是。”赵武轻轻颔首。随后,赵武缓缓言道:“那么此事便交由你与齐王世子共同处理。”“你与齐王世子的首次较量,便是要通过商贸,减少国家开支,获取更多的收益。”“待积累一定财富后,便可着手解决如锡兰之地的问题。”“谁盈利更多,谁处理得更为妥善,谁便是此轮的胜者。”赵武话语平和地说完这番安排。赵明言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先祖,我刚才那番话,能否收回?此刻,赵明言心中有些慌乱。自幼起,他研习四书五经,习练骑射,学习治国之道,也知晓带兵打仗之法,却从未学过如何与人进行商贸往来……岂料,皇太孙的首项考核竟是考量经商能力?这岂不是荒谬?哪有皇帝亲自与人商贸的?难道您以为这是宋朝吗?但宋朝那也不叫商贸,那叫岁贡。我们并非宋朝,现今乃是大明啊,先祖。身为大明皇帝,不都是挥戈上阵即可吗?“老谋深算之人今日倒是别出心裁,竟将皇太孙的考核放在了经商之上。”“如此也好,至少能让皇帝对数字更为敏感。”“若能延续此优良传统,起码不至于出现宫中一颗鸡蛋需耗费数十两银子这样的荒诞之事。”一颗鸡蛋,竟值数十两银子?宫中采购竟如此黑心?赵武脸色一沉,当即决定朝会结束后,立即彻查宫中采购的种种弊病。赵明溪全然不知自己心中的腹诽,竟让赵武盯上了宫中采购之事。朝会结束后,他回到了齐王府。刚踏入府门,齐王赵高炽便急匆匆地迎了上来。“我的好儿子,你可算回来了,快跟爹讲讲,老爷子都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