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连他这位身为皇祖父的帝王,在孙子李瀚宇心中,都被左一句傻瓜,右一句笨蛋地称呼!
可今日,李瀚宇竟说林峰不错?
哼,难道在你心中,朕这个祖父还不如一个内阁大臣?
念及此,
李禛的欣赏与期待,不禁泛起了酸味。!3^8+看?书~网? +首\发\
恰在此时,
群臣已阅毕手中的战报。
众人面面相觑,心生疑惑。
这战报似乎并无大不了,既没有去年鞑靼阿鲁台杀害明朝使臣那般严重,也不像交趾叛乱需劳烦英国公,云南需黔国公镇守那般紧迫。
“陛下,这不过是个偏远小国,不懂大局罢了。”
战报所述,乃郑和出使一个名为珊瑚岛的小国,察觉国君心怀不轨,于是提前离去。
返程时再经珊瑚岛,依例进行了礼貌性访问。
不料,珊瑚岛国君巴尔达,先诱骗郑和入国,随后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并砍伐树木阻断归路。
但他万没料到,大明将士岂会轻易被击溃?
郑和趁敌军尽出,城中空虚,果断率领二千随从官兵,趁夜色突袭巴尔达王宫。
最终,破城而入,生擒巴尔达及其家眷。
郑和现正返程,战报提及,船队已将这小国君臣一并押解归来,等候陛下发落。
此事看似平平无奇。
不过是个如同汉朝时夜郎自大般的小国,自以为强大。与中原王朝一交锋,才知自己渺小。
这般井底之蛙,比比皆是。
我大明船队远航西洋,从不主动侵略,亦不贪恋他人金银财宝。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若要欺辱我们,那便战罢。
说实话,
满朝文武皆不将此小国放在眼里,陛下却以此事考验两位皇孙?
令人费解。
“这等没有自知之明的小国,”
“我大明若事事插手,哪管得过来。”
“他们不过是小打小闹,使尽全力,也伤不了我大明分毫。”
有人心中暗想,不屑一顾。,w′u+x?i¢a+n+g′l`i-.,c¢o!m`
但更多大臣,则将目光聚焦于两位皇孙,因为他们都意识到,
这或许便是两位皇孙初次交锋的契机。
当然,一个小小国度,怎敢与我大明储君之位相提并论?
况且,朱棣究竟作何感想?
怎会留意这等荒谬绝伦的蚍蜉撼树之举?
难道其中暗藏玄机?
一些心思敏锐之人,已在私下里暗自揣度。
立于群臣最前列的两位皇子,亦有所察觉。
“这或许是皇祖父给我们,即我与李浩宇之间的考验。我必须深思熟虑,皇祖父选择此题作为首场试炼,其中必有深意。”
“我若能洞悉皇祖父的心思,便已成功了大半!”
这一次,
“我不仅要获胜,”
“更要赢得光彩夺目,赢得无可争议。”
“要让李浩宇心悦诚服,让天下臣民归心,让皇祖父重新对我刮目相看。”
李煜满怀信心的同时,绞尽脑汁筹谋。
他坚信,自己远超李浩宇百倍,不,千倍万倍都不为过。
战胜他,不过是最终目标的小小附带,毫无难度可言。
李煜真正要做的,是向世人宣告,他已崛起。
大明未来的希望,已然成熟。
足以独挑大梁!
然而,另一位皇子……
【现今大明既有身为强国的矜持,也有身为强国的傲慢。】
【他们以为大明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中原乃天下之灵秀,他人皆是井底之蛙。】
【但这些满朝文武,又怎会知晓,不过数百年光景,便会有一种颠覆常规的利器现世。】
【它能令小国以弱胜强,挑战大国,不受地域、人口、资源的限制。】
【这利器,名曰……】
“祖父!”
李煜突然发声,令朱棣一惊。
若非他心性沉稳,恐怕早已失态。
这声音从何而来?
“我就想听听你的想法,怎么就这么难呢……”
“你继续想啊,别停,快说快说,那利器究竟是什么?”
朱棣心中焦急万分。+齐,盛+小·说-网+ ?首.发\
可惜,
回应他的,只有一片寂静。
“完了。”
“小灵狐讲话总是半途而废。”
“老二何在?朕要赐他一份惩戒大餐!”
“且慢,此事蹊跷……”
“这回并非小灵狐自行中断,而是遭人打断。”
何人?
究竟是哪位?
你非得此刻插话,不让朕听完小灵狐的念想吗?
李煌面无表情,内心却怒火中烧。
毕竟,李辰提及的那件宝物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争霸天下凭借何物?
无非是小灵狐提及的那些:疆域、民众、物资……
对于自幼征战沙场,终以武力夺得天下的明武帝李煌而言,更是心知肚明。
除了这些,
军队的纪律、士兵的勇猛以及整体的协作能力皆至关重要。
而这些,皆以上述为基础。
正如古籍所言,
“粮仓充实,方知礼仪;衣食无忧,始辨荣辱。”
若国民生计艰难,又何谈供养国家的勇士?
毕竟,一名常备士兵,需六户人家供养。
当然,这比例会随国情而异。
以大明为例,太祖皇帝所创的卫所制,解决了众多兵户的日常所需。
但战时,后勤仍需国家支撑。
更别提,若想每位士兵死得其所,他们的武器装备亦需考量。
武器久置不用,会生锈;
盔甲不修,松垮上阵,无异于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