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没有接:"凭什么信你?"
青木沉默片刻,解开和服,露出胸前的伤疤:"我妹妹死于这种毒...他们说是实验事故..."他的汉语很流利,带着东北口音。
最终,这份情报被证实是真的。军区医院据此配制出特效药,挽救了大批中毒群众。而青木则在返回县城途中"意外"坠崖,尸体被日军匆匆收殓。
"他是个勇士。"李云龙在青木的衣冠冢前敬了杯酒,"不管为了什么,他救了咱们的人。"
秋收时节,黑水河两岸的稻田泛起金色波浪。李云龙带着战士们帮老乡收割,打谷场上一片欢声笑语。远处,鬼子的炮楼孤零零地立在山头,再不敢轻易下来抢粮。
"团长,听说鬼子那边闹饥荒了?"魏和尚一边捆稻子一边问。
李云龙抹了把汗:"可不是,咱们的'特供醋'效果不错。"他望向远处的山峦,"但这仗还没完..."
果然,秋收刚结束,新的危机出现了。有人在边区集市上贩卖"特效杀虫粉",用了这种粉的农户,家里的鸡鸭接连死亡。李云龙亲自带人蹲守,终于在一个雨夜抓住了正在埋药的特务。
"说!谁指使的?"张大彪一把揪起特务的头发。
特务狞笑着咬破了衣领,却在毒发前被李云龙掐住了下巴:"想死?没那么容易!"他从特务嘴里抠出毒囊,"带回去,好好招待!"
审讯持续了三天。这个顽固的特务最终在李云龙的特殊"招待"下开了口——日军正在实施新的"枯叶计划",目标是彻底破坏边区的秋种。
"够狠。"赵刚翻着口供,"这是要绝咱们的根啊!"
李云龙却笑了:"来得正好,我正愁没理由去端了他们的老窝。"
第二天,一支"皇协军运输队"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日军据点。带队的"队长"满脸麻子,点头哈腰地给日军小队长递烟——烟里掺了特制的"佐料"。
半小时后,当据点里的日军昏睡不醒时,"运输队"迅速控制了局面。李云龙抹掉脸上的伪装,亲自打开了日军的仓库。
"好家伙!"魏和尚瞪大眼睛。仓库里堆满了标着"农药"的木箱,撬开后全是各种毒药和破坏作物生长的化学制剂。
李云龙让人把所有"农药"搬上卡车,然后在地下室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整套细菌培养设备和几十笼实验用的动物。
"这群畜生!"赵刚一拳砸在墙上。
撤离前,李云龙在日军据点留了份"大礼"——他们把日军的口粮全部换成了掺有巴豆粉的"特供米",又在井里倒了点"佐料"。
"三天后,这个据点的鬼子都会变成软脚虾。"李云龙坏笑着点燃了仓库的导火索,"咱们到时候再来收玉米。"
这场特殊的战斗一首持续到入冬。当第一场雪落下时,李云龙站在黑水河畔,看着冰层下缓缓流动的河水。魏和尚搓着手走过来:"团长,听说鬼子撤了两个据点?"
"饿得扛不住了呗。"李云龙吐出一口白气,"咱们的'粮食战'打赢了。"
远处,村里的孩子们在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更远的山路上,老乡们推着独轮车,给部队送来新磨的玉米面和腌好的酸菜。
李云龙摸了摸怀里的那撮"樱七号"粉末——这是他要交给旅部的证据。雪花落在他的肩头,很快融化成小小的水珠,像是这片土地无声的泪水,又像是希望的露水。
"走,回团部。"李云龙紧了紧腰带,"炊事班今天炖酸菜白肉,去晚了可就被和尚抢光了。"
魏和尚委屈地嚷嚷:"俺哪有!上次明明是张大彪吃了三大碗..."
笑声中,一行脚印深深浅浅地延伸向远方,与这片土地上无数抗争的足迹交织在一起,书写着永不屈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