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越来越近,甚至能听见他们叽里呱啦的说话声。领头的军官骑在马上,不时用望远镜观察西周。
"打!"李云龙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的战士同时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的爆炸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寂静。
日军猝不及防,顿时倒下一片。那个骑马的军官刚拔出军刀,就被李云龙一枪撂倒。剩下的鬼子慌忙寻找掩体,却踩中了事先埋设的地雷,又是几声巨响。
"撤!"李云龙见好就收,带着战士们迅速撤离。等日军大部队赶到时,只找到二十多具尸体和几个重伤员,八路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云龙带着特务连神出鬼没,今天炸个炮楼,明天端个据点,把鬼子搅得不得安宁。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调集重兵围剿,却总是扑空。
这天夜里,李云龙和战士们躲在一个山洞里休息。洞外下着雨,雨水顺着石缝滴落,在地上汇成小小的水洼。
"团长,咱们的干粮不多了。"和尚清点完物资,忧心忡忡地报告。
李云龙正就着微弱的油灯看地图,闻言抬起头:"明天去老槐树村看看,我记得那里有个秘密粮库。"
"可是鬼子正在那一带扫荡......"
"所以才更要去。"李云龙收起地图,"老乡们肯定需要帮助。"
第二天拂晓,李云龙带着十几个战士摸进了老槐树村。村子己经被鬼子糟蹋得不成样子,几间房子还在冒烟。他们在村后的林子里找到了躲藏的村民。
"李团长!"老村长激动地握住李云龙的手,"你们可算来了!鬼子前天来的,抢走了所有粮食,还......还杀了三个人......"
李云龙拍了拍老人的肩膀:"乡亲们受苦了。我们带了点干粮,先分给孩子和老人。"
正当他们分发粮食时,哨兵突然发出警报:"鬼子来了!"
李云龙立刻组织村民转移,同时命令战士们准备战斗。二十多个鬼子押着几个老乡朝这边走来,看样子是来搜捕漏网之鱼的。
"准备战斗!"李云龙低声命令,"等他们再近点。"
鬼子越来越近,甚至能看清他们枪上的刺刀闪着寒光。李云龙举起手枪,瞄准领头的军曹。
"打!"
枪声骤起,几个鬼子应声倒地。剩下的慌忙还击,但地形对八路军极为有利。不到十分钟,战斗结束,二十多个鬼子全部被歼,被抓的老乡获救。
"谢谢李团长!"获救的老乡跪地就拜,被李云龙一把拉起。
"快走吧,鬼子大部队很快就会到。"
送走老乡,李云龙带着战士们迅速转移。他们刚离开不久,大批日军就赶到了现场,看着满地尸体气得哇哇大叫。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半个月。李云龙的小部队像一把尖刀,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他们帮老乡抢收粮食,袭击鬼子运输队,解救被抓的群众。虽然处境艰难,但战士们士气高昂。
这天夜里,李云龙正在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尚急匆匆跑来:"团长!总部通讯员来了!"
李云龙一愣:"总部?"
通讯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满脸疲惫,但眼睛炯炯有神:"报告李团长,总部命令!"他递上一封密封的信件。
李云龙拆开一看,眉头渐渐舒展。信上说,鉴于当前形势,总部决定恢复他的团长职务,命令他立即带领部队与主力会合,准备参加新的战役。
"好!"李云龙一拍大腿,"通知所有分散活动的部队,立即向黑石峪集结!"
三天后,独立团在黑石峪重新集结完毕。当李云龙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台下精神抖擞的战士们时,眼眶有些发热。
"同志们!"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老子又回来了!"
战士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赵刚拄着拐杖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张大彪、魏和尚、沈泉......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洋溢着喜悦。
"这一个月,你们受苦了。"李云龙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独立团没有垮!相反,我们让鬼子知道了什么叫铁打的独立团!"
"接下来,我们要配合兄弟部队,给鬼子来个狠的!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地盘不是那么好占的!"
欢呼声再次响起,震得山谷嗡嗡作响。远处,一轮红日正从山巅升起,照亮了战士们坚毅的面庞。
当天下午,独立团开拔,向着新的战场进发。李云龙走在队伍最前面,腰杆挺得笔首。他知道,更残酷的战斗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这面旗帜不倒,独立团就永远是一把插在敌人心脏上的尖刀。
队伍经过一个村庄时,老百姓自发地站在路边送行。有人递上煮熟的鸡蛋,有人塞来自家做的布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拉住李云龙的手:"李团长,一定要打胜仗啊!"
李云龙郑重地点点头:"大娘放心,我们一定把鬼子赶出中国!"
夕阳西下,队伍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向着战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