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开局逃荒带八娃 > 第130章过年了

第130章过年了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前杨志远老家也没怎么过过腊八节。¨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何况腊八节也过去了,今天杨志远打算今天二十三好好过,给大家把腊八补上。

京城这边过小年,叫二十三糖瓜粘。

意思是要做糖瓜,祭奠灶王爷灶王奶奶。

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

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杨志远老家习俗会多一样今天也是吃饺子,饺子也会上供。

这会还可以买到灶王爷贴画。

估计等几年就看不到了。

吃完早饭,杨志远就和弟弟妹妹们开始收拾,剁馅,切白菜,切萝卜。

今天多包点饺子,冻起来。

方便弟弟妹妹以后好方便煮饺子吃。

馅准备了好几种,野猪肉大葱馅,熊肉大葱馅,野猪肉白菜馅,孢子肉白菜馅,熊肉萝卜馅,野猪肉萝卜馅,羊肉大葱馅等。

杨志远还专门弄了几个盒子,一会写上,省的乱了。

回头沾点凉水,冻起来,放几个缸里,别人来了也看不到。

沾水再冻起来是和东北人学的。

这样有利于保鲜,冻好可以随时煮。¨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就这天气也不需要什么冰箱,放缸里,在外面就冻的很好。

过完小年过二十西。

二十西是扫房日,就是家里要进行大扫除。

古时候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时候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

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二十五这边传统是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可是为何是做“豆腐”呢?

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

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

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杨志远老家二十五是没有做豆腐这一说的,不过入乡随俗。

他准备了一个小石磨,磨了提前泡好的豆子。

找村里的老人学的,怎么弄。`微?趣_小^税^旺* +哽/辛/嶵/全~

还真让他做成功了。

做好之后杨志远安排弟弟妹妹们,给村里的每家每户,送了一块豆腐,聊表心意。

自然村里也有人过年做了豆腐,也给他家送了一些,礼尚往来嘛。

二十六叫去割肉二十七叫宰年鸡。

这两天杨志远低调了点。

别太拉仇恨了,关起来门来悄悄吃了点好的就行了。

二十八叫把面发,二十九叫蒸馒头。

二十八这天杨志远发了两种面。

一种纯白面的,一种是掺了一些杂面。

当天杨志远就蒸了不少馒头和包子。

蒸包子是杨志远家乡的传统,前世杨志远老家会在这几天蒸很多包子,给邻居和一个姓一个院的挨家挨户的送。

一家送两个,自然人家也会回送。

不过这是杨志远前世父母这样做,现在这年月,算了还是低调点吧,也不是八九十年代,物资丰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