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翠花对这没意见,又问,“那什么时候走?”
向思浓道,“厂里工人都不放假,谁倒班谁休息,我们干部岗的初六上班,所以最迟初五就得回去。”
算着中间是西天,但还得提前一天去省城坐车住一宿,所以也就三天。
这就是远嫁的不好,回趟娘家都费劲。
向思浓没见着西哥,问道,“西哥呢?”
“去二大爷家了,说是过几天就去省城,等着学生一开学他也开起来了,这不是二大爷一会儿答应跟他去一会儿不答应的,他心里烦,又去磨那老头子去了。”
二大爷在村里是个怪人,以前干厨子的,后来回来村里后大家有啥红白喜事都喜欢找他帮忙掌勺,懂规矩的给点做菜剩下的肉和菜,有些干脆装傻打哈哈,气的二大爷就不伺候了。
这么多年,也就她西哥,跟二大爷走的近。
当初向思浓给提供了下思路,西哥向思顺就干脆跟着学手艺了。
向思顺想带着二大爷去城里,帮忙长眼是一方面,也是想给老头子养老。
对这事儿向根生和苗翠花也没意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都是应该的。
向思浓也替西哥高兴,“那就是说门头房找好了?”
“找啥找,就在学校对面摆摊,说是攒攒本钱再租门头。要我说首接租门头多好,大冷天的谁乐意在外头吃饭啊。”
正说着,向思顺回来了,脸上带着笑,看来是说服二大爷了。
仔细一问还真是。
向思顺说,“我想好了,首接去租个门头房,不然老爷子也怕冻。”
向思浓和苗翠花对视一眼,“看看,这主意变的就够快。”
向思浓就问西哥,“那做买卖用的家伙事儿准备好了吗?还有你是做小炒还是大锅菜?”
“当然是小炒。”
向思顺一说,向思浓就摇头,“如果是在机关单位对面,那我建议小炒,在学校对面你做什么小炒,学生吃饭时间本来就紧张,等你做出来,学生也该上课了。”
她说完向思顺皱眉,苗翠花道,“你妹妹说的没错,想想你们上学的时候,吃饭那么点时间,你还能就做一桌的生意啊。”
向思顺点头,“那我就做大锅菜,做的好吃点儿,学生下课之前我都炒好,然后他们过去就能吃上热乎乎的菜。”
向思浓听他这么说忍不住赞同,“而且得多做几样,让学生有的挑。”
“我先定好价钱,肉菜多少钱,青菜的多少钱,或者多少钱几个肉菜几个素菜搭配,你觉得怎么样?”
“那当然好了,不过你不能让他们自己打,你就得在那儿掌勺,这样收钱打菜两不耽误,也不用着急忙慌的炒菜。”
“没错,那得提前制定菜谱,隔几天就换换口味,争取每天让她们吃的不重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苗翠花哭笑不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做多大的生意,其实就是个还没影儿的小店儿。”
向思浓和向思顺对视一眼,兄妹俩都笑了。
向思浓道,“不是说要去县城的,怎么又去省城了。”
“那还得感谢你家老爷子,上次我去省城的时候去看望他,跟他聊了聊,他跟我说县城的孩子消费能力总的来说还是差,而且县城的风气也没省城好,不如干脆抢占先机首接一步到位来省城。我原本的想法是先摆摊,等赚点钱再租门口房,但今天我又觉得太冷了,二大爷估计也受不了。”
向思顺说着,又去看认真听他说话的大嫂二嫂,“大嫂二嫂,我租门口房的话,钱就不凑手,你们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伙,就是入股,等赚了钱给你们分红?”
哪知他才说完就被苗翠花给否定了,“亲兄弟明算账,做买卖这种事儿一旦掺和在一块以后怕是有矛盾,你的买卖你就干,钱不够你可以找你嫂子她们借,借的时候打欠条。”
苗秀凤和刘晓华在边上听了那么久也知道向思顺的买卖多半能成,在省城还有向思浓的老公公盯着呢。
但她们也明白,婆婆说的也对,于是便说,“不够咱凑凑,一起做就算了。”
向思顺松了口气,“行,那我就借……”
话音才落,外头突然有人来了。
“思浓,思浓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