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杨坚:杨广也就这时候还有点用处,后面感觉他是被夺舍了。
汉·刘恒:那叫身居高位,飘了。
唐·李隆基:冼夫人也是经历三朝的老人了
宋·赵顼:乱世嘛,这让朕想起了五代十国时期一位名叫冯道的人物。
宋·欧阳修:礼义廉耻,国之西维。冯道侍奉十多位君主,却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甚至还以‘长乐老’自居,简首就是不知廉耻!
宋·司马光:没错,虽有小善但无大节,堪称奸臣之尤!他看待君主就像旅店看待客人一样,早上还是敌人,晚上就成了君臣,一点愧疚之心都没有。
徐白:“咦~骂过头了两位,人家冯道那是没有办法,他要是在你们宋朝就不会这样。”
“五代十国多乱啊,人家一个官员,命运又不能自己做主,与其辞官回乡,不如登上高位,这样还能为乱世中的老百姓做点实事。”
“还说他没有愧疚之心,人家冯道专注的是百姓的事,不是皇帝的座椅。谁当皇帝跟他有关系吗?没有啊。他还是要继续履行自己肩上担的责任,至于皇帝,管他屁事,应付一下就是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嘛。”
宋·欧阳修:这不能否认,冯道做官还是可以的,节俭持重。但是这不妨碍我骂他不知廉耻!冼夫人好歹还为南陈哭过,是看到信物之后才归附的隋朝。
“额...六一居士的《冯道传》,非常完美的展现了史学家们应该具备的,额..客观性。”
不跟这种文人们辩解...油盐不进。
说不定要是他们在五代十国生活,这说法立马就变了。
徐白:“继续说冼夫人的丰功伟绩。开皇十年,番禺人王仲宣叛乱,将韦洸包围在州城,岭南很多地方首领响应。”
“冼夫人派孙子冯暄率军去救韦洸。但是没想到冯暄和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素来交好,可能是为了帮他们吧,冯暄按兵不动。”
“冼夫人大怒,派人抓了冯暄关进了州狱。又派孙子冯盎出师,杀了陈佛智,与鹿愿、慕容三藏会师,联手打败了王仲宣。”
“冼夫人亲自披甲乘马,张开锦伞,统领大军,护卫朝廷所派的使者裴矩巡抚岭南诸州,各地首领等人都来参谒。冼夫人命令他们统管其所属部落归顺隋朝。于是,岭南地区再次得到了安定。”
隋·杨坚:没错没错,朕当时也是大为惊异啊,夫人此举实在让朕敬佩。
冼夫人:“冯暄就该给他点教训。这多危险的局面!我派他去救人,他居然因为和敌军的部将关系交好就能做出此等贻误战机之举!就得让他在州狱里呆一辈子!”
徐白:“这次平叛后,杨坚拜冯盎为高州刺史。冯暄呢,因为冼夫人忠心朝廷,在边陲立有大功,杨坚把他放出来了,进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杨坚还给了各种赏赐,独孤皇后还把自己的首饰和宴服一套赐给了冼夫人。冼夫人把这些赐物一同盛在金箧里,跟南梁和南陈的赏赐收藏在一个仓库里。”
“每年她都会召开大会,把这三朝朝廷的赐赠物品都陈列于大庭上,告诫族人说,‘我历事梁、陈、隋三代君主,用的只是一颗忠诚的心,现在朝廷赏赐的物品俱在,这就是我得到的酬报,你们应该牢记我的话,对天子尽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