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人的突击队用了三天时间,将山洞扩大了十倍。
接下来就是陆鸣展示的时刻了。他先把机器投放到山洞里,然后在镇上招揽工人。
这次比上次方便得多,因为之前己经筛选过一批人。
可以首接把符合条件的人集中起来进行二次招募。
很快,陆鸣就敲定了生产团队,让他们在山洞里展开炮弹生产工作。
每天都有专人负责送饭、运输炮弹等事务。
这次的系统还算厚道,不仅提供了一整套生产线,连各种炮弹模具和图纸都很齐全。
至于所需材料,陆鸣通过资源地图找到对应的地点,组建施工队去开采。
一切井然有序,以最快速度推进。
相比第一次摸索,这次明显熟练了许多,节省了不少时间。
就这样,炮弹生产正式开始了。
解决了炮弹问题,三种主要的弹药问题全部搞定。
子弹没问题,手榴弹没问题,炮弹也没问题。
战士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胆使用。
然而,唯一让陆鸣感到困扰的是:
弹药是不缺了,但武器装备的问题却还没彻底解决。
比如枪械,先不说数量,单是种类就少得可怜,能生产的子弹类型自然也有限。
炮弹生产线虽然能制造各种规格的炮弹,可问题是他们手里的火炮本身就那么几种——常见的步兵炮,再加上几门专用的手榴弹发射器。
再多也多不到哪去。即便能造出多种炮弹,没有匹配的武器也无法发挥作用。
而且,要想扩充队伍,提升武装力量,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才行。
现阶段民兵大队有三千多人,还在慢慢扩张,弹药倒是充裕,但武器装备逐渐显得捉襟见肘了。
毕竟靠签到或者缴获得来的武器数量非常有限。
不打仗就没装备补充。
因此,陆鸣明白,兵工厂要实现完整化,还需要增加武器装备制造这一环。
而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可远比弹药复杂得多。
光是冶炼锻造、生产零件就己经很困难了,更别说枪管试验、稀有材料获取以及模具成型等一系列挑战……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事就像卡在喉咙里的刺,急也没用,只能慢慢来。
自从炮弹生产线顺利投产,王承柱带领的炮兵小队就成了队伍里发展最快的一支力量。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他们的队伍就扩大了两倍多。
后来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首接升级成了炮兵中队。
而王承柱也从小队长变成了中队长,威风了不少。
这天,陆鸣像往常一样来到金鸡村的金鸡学堂。
这个学堂是他当初组建民兵队伍没多久后创办的。
他是校长,底下还有三西个义务教学的老师。
每天只要有空,他都会来这里上课。
无论是谁,只要想学,都可以来听课。
这里不仅教知识,还管饭。
刚开始有些孩子就是为了吃饭才来的,但最后却迷上了学习,变成了爱学习的好学生。
如今,每天到学堂的孩子有上百人,年龄从八岁到十六七岁不等。
“陆老师,您来了!”
陆鸣刚走进学堂,一个漂亮的少女就笑嘻嘻地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