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 第293章 以高平丘为陵?

第293章 以高平丘为陵?

第293章以高平丘为陵

“咳,伯喈公,朕也不是故意的。?s/s¨x¢i~a,o^s/h·u!o\._c′o~m¢”

刘辩搓着手,讪笑着看向眼前那怨气几乎快要凝成实质的老丈人,心里也直打鼓,毕竟他这事儿确实办得不地道。

但能想到蔡邕正偷偷摸摸藏私房钱呢,更没想到这小老头儿都藏好了还不打自招。

然而说到底也是刘辩惹出来的祸事,蔡昭姬宫里的女官代为清点了金块的数量,整整63枚金块,重量虽说略有偏差,但每一枚金块比一斤只重不轻,粗略估算约莫超过70万钱了,然后被蔡昭姬一锅端了。

五十四岁的老人家了,眼圈红红的,嘴唇哆嗦着,强忍着才没让老泪掉下来失了体面。

听路粹和阮瑀这两位蔡邕弟子说,蔡邕前几日还写了篇《女训》……刘辩完全有理由相信,那就是蔡邕憋着气,为了表达对两个女儿的不满而写来蛐蛐她们的小作文。

这多少也让刘辩有些感慨。

倒不是写文蛐蛐女儿这种事,而是蔡邕这私房钱的数额,实实在在地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知识”的惊人暴利。

有些念头,在他心里已经盘桓很久了。

在他受禅登基前,尚方令柴玉就经对造纸工艺进行了改良,如今经过数次改良后,纸张的成本也是一降再降,却仅仅只是少量出现在朝廷的办公活动中。

至于印刷术,有着拓印法这种在当下流行的早期印刷术,刘辩自然不至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萝′拉%t小§(e说?±@ \已§发:ˉ布?`/最|$+新÷¨°章!?节_

而当造纸术和印刷术结合,知识的学习成本和传播成本就会被腰斩。

只是目下的大汉还不能这么做,“知识”这块蛋糕是不能轻易动的,否则不知会有多少士人打着“诛灭暴汉”、“诛杀暴君”的旗号造反。

虽说他不认为这些士人能击败他的中军五营和各地直属朝廷管辖的边营,但那无疑会对大汉造成又一次巨大的破坏。

幽怨地剜了刘辩一眼,蔡邕深深吸了口气,努力压下心头那阵抽痛,板着脸,道:“国家,您今日来……就只是专程陪着昭姬回门”

嚯,这语气硬邦邦的,听起来就像是在下逐客令似的。

但刘辩也不恼,他太了解蔡邕的性子了,这小老头没啥坏心眼,而且他今天本就是带着目的来的,于是脸上堆起更热络的笑容,上前一步,亲密地握住了蔡邕的手掌,道:“是有关寿陵的事情,朕临时有些新想法,想与丈人商议商议。”

蔡邕想抽离被被天子攥住的手却不得脱,再听着那一声声格外甜腻的“丈人”,顿时一激灵,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可太清楚天子这一副嘴脸意味着什么了!

方才的话脱口而出后,他就意识到不妥了。

但当今天子毕竟是仁君,通常不会计较臣子一时失言,顶多事后给你穿点不痛不痒的小鞋罢了。

可如果天子非但没记仇,也似乎没准备给你穿小鞋,反而对你笑脸相迎、亲热有加……那绝对是天大的麻烦要砸到你脑袋上了!

嗯……以上经验总结悉来自当朝太傅卢植!

有事“卢师”,无事“田舍翁”。|5?43^看D书| ¨|?已!-¢发?布?μ最_新£章??节<×

当今天子就这属狗脸的本性,早就让卢植琢磨透了,就差没写上一本《天子变脸一百问:从入门到精通》。

呵,“丈人”

他蔡伯喈何德何能受得起这称呼!

内心警铃狂响的蔡邕立刻绷紧了脸,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严肃模样,正色道:“臣乃少府卿属下将作大匠,国家但有所命,无需与臣商议,理应与少府卿商议定夺,再由少府卿正式行文下令,命臣执行即可,臣不敢僭越!”

老东西,想当泥鳅是吧

刘辩眯着眼看向蔡邕,现在这些小老头儿都不好骗了啊,滑不溜秋的,都跟他玩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原则了。

“于私,”刘辩手上力道不减,脸上笑容不变,道,“您是昭姬的父亲,是朕的丈人,自然就是朕的长辈,朕自然需要长辈们的引领和教诲。”

“于公,寿陵修建,正是将作大匠的职责所在。”刘辩话锋忽然一转,语气带中不容置疑的意味,浅笑道,“因此,于公于私,这事儿朕都不该绕过伯喈公!”

刘辩自然是不会允许蔡邕当条泥鳅的,也根本不给蔡邕再推脱的机会,直接抛出主题道:“朕想更易吉壤。”

蔡邕眼皮猛地一跳,没接话,只是默默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向刘辩。

那眼神里,有无奈,有警惕,还有一丝“又来了”的疲惫。

天子的吉壤,最初是定在了距离雒阳百里之遥的新城县的高平丘。

那是一片高耸的台地,东高西低,东依南北走向的霸陵山,北隔东西横亘的嵩山支脉万安山,南为东西横亘的二马山。

北据洛河,南临伊水,夹三山二水而立,若是站在高平丘上向西眺望,还能远眺滚滚的伊水北注和伊水以西的座座青峦,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且背靠山体,前有缓坡,也完美符合两汉以来“择高敞地”建寿陵的一贯准则。

但是作为甲方,刘辩在听到“高平丘”这个地名的时候,直接黑着脸给否了。

高平陵,这地太不吉利。

尽管这只是刘辩的心理作用,只要大汉足够强盛就不必担心这些事,但这种事到了他这个位置,不求图个心理痛快,难道还要刻意恶心自己不成

一如当初刘辩拒绝了马日磾提议的“正始”年号。

不过刘辩也不能以这个理由,就否了蔡邕和太史令单飏跑了三个月才寻到的吉壤,因此刘辩表示高平丘是块具备开垦耕种潜力的膏腴之地,既然他提倡薄葬,当为万民作表率,又如何能占据这般可供耕种的膏腴之地为寿陵呢

这个原因,蔡邕和单飏虽然有些无奈,但还是接受了,只是希望天子还有什么要求可以一次性提出。

刘辩这个甲方表示没有其他要求了,只要是“丘墟不食之地”即可,也就是没有开垦耕种价值的区域。

这可苦了蔡邕和单飏,真要是给天子找一块烂地作为吉壤,百官定然要闹了。

即便是天人感应论被废黜,但“望气说”却没有被打为邪说,“风水说”也被囊括在“望气说”的体系下。

天人感应论的基础是“望气说”,但在“望气说”中,万事万物都是由“气”构成和驱动,天子并没有联结天地的功能。

一切的灾祸,都离不开天气、地气和人气这三大基本要素。

在“望气说”的观点中,天灾的发生是由于朝廷治国无方,才致使百姓的人气转化为怨气。

人气转变的怨气导致当地的地气生变,最终也影响了天气。

三气皆乱,故而发生了天灾,与天子的道德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是多方的共同责任。

然而蔡邕和单飏担忧的是,若是将来汉祚出了问题,那必然会被后人揪住他们二人为天子取“丘墟不食之地”为吉壤的事不放,将责任全部甩在他们这两个死人的身上。

但天子的旨意又不得违背,于是蔡邕和单飏钻山入林,最终还是在偃师县的首阳山东侧,寻到了一块天子口中的“丘墟不食之地”。

首阳为夷齐采薇之地,清贵之气所钟,文脉绵长。

虽是“丘墟不食之地”,却也得风水庇佑,是一块被历代风水家所忽视的宝地。

于是二人又选中了首阳山这块吉壤,上陈天子,并为天子提供了寿陵的设计方案。

刘辩阅罢龙颜大悦,认可了蔡邕和单飏的策划案,立刻盖章批准,并立即让大司农署将一期工程的款项下拨。

但是今天,刘辩这位善变的甲方,又要更易吉壤了!

谁说寿陵只能建在京师附近!

(2592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