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禁卫军 > 第311章 戈辉的德国之行(九)

第311章 戈辉的德国之行(九)

简单的欢迎仪式结束后,提尔皮茨带戈辉参观了禁卫军留学生的学员宿舍。.新¢顽.本?鰰?戦_ .醉?芯^章~结·庚¨芯·哙*

由于禁卫军与德军越发紧密的合作关系,留学生的学员宿舍由最初的八人间,改成了现在的两人间。像王招辉、刘长贺、许云天、赵远军、程前、铁剑、强击、生花、青藏、北冥等学员,都是军官宿舍。

晚上军港基地,举行招待晚宴,席间戈辉与提尔皮茨等公海舰队高层亲切互动,频繁碰杯,他们深刻见识了戈辉的海量。

在戈辉回去休息的时候,提尔皮茨等公海舰队高层,带着明显的酒意开闭门会议。

提尔皮茨说了航母概念,说了全程有飞机参与的海战,说了以巡洋舰和潜艇组成的舰队,进行一场海上游击战。

“说说你们的看法”提尔皮茨最后说道。

不得不说,航母概念震惊了这些公海舰队的高层,全程有飞机参与的海战,这种全新的海战,让他们震惊、激动、恐惧、狐疑。用巡洋舰和潜艇进行游击战,真是匪夷所思的想法。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连酒意都消散了,他们还在思维碰撞,还意犹未尽,不得不说,戈辉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10月8日,上午,戈辉在提尔皮茨的陪同下,参观威廉港。戈辉还亲自送400名禁卫军留学生上舰实习,顺便还参观了军舰。

下午,德国公海舰队在威廉港外海,专门为戈辉举行了阅舰式,德国海军给了戈辉最高级的礼遇。

10月9日,戈辉、提尔皮茨一行回到柏林。

接下来的几天,应戈辉的要求,伊娃公主亲自陪同戈辉参观工厂。

他们先是去了烟囱林立的鲁尔工业区,考察了托马斯碱性法炼钢技术、转炉炼钢技术。

克虏伯工厂的工程师告诉戈辉,鲁尔区的每座高炉日产铁量均达到600吨以上,是英国伯明翰的27倍。

在克虏伯工厂,考察了特种钢冶炼。克虏伯的镍铬合金钢抗拉强度达到80千克每平方毫米,比英国最好的装甲钢高出18。

伊娃告诉戈辉:“在禁卫军与德军的协议中,冶炼特种合金的电渣重熔炉、大炮身管自紧技术,以及当下最先进的无缝钢管轧制工艺,都已经有条件地转让给了禁卫军。”

戈辉轻轻点头:“你都说是有条件转让,我们双方是各取所需,共赢,没让你父亲吃亏。”

伊娃轻轻摇头,一脸无奈状,但也没说什么,她有时不理解戈辉为何如此骄傲。

在德国拜耳公司,戈辉参观了“德国红(一种红色的合成染料)”的生产现场。

拜耳公司的工程师解释说:“我们利用了英国的专利漏洞,通过修改茜素红分子结构,添加两个溴原子,绕开英国专利生产出更鲜艳的德国红。”

站在阿司匹林的生产线前,戈辉说:“提条件吧!禁卫军怎么才能拿到生产技术和设备。”

伊娃莞尔一笑说道:“你知道我父亲他们想要什么,你在柏林军事学院,为德国打开了新世界大门。_j!i′n*g·w,u′x·s+w~.¨c_o,m*”

戈辉摇头:“阿司匹林虽好,但不值这个钱。”

在参观实验室时,工程师介绍:“我们正在研发合成氨,目前进展缓慢,正在进行各种尝试。”

戈辉插话道:“我知道怎么制造合成氨。”

额?拜耳的工程师,以及正在做实验的研究员,同时把目光定格在戈辉身上,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是在说,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戈辉说道:“我告诉你们方法和过程,简单过程,你们需要自行完善工艺流程,然后向禁卫军转让技术和设备,因为我治下的特区,也需要,非常需要。还有阿司匹林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随行的拜耳公司领导把目光转向伊娃公主,伊娃先问了一下拜耳公司领导和工程师,合成氨到底有多重要,然后才回复戈辉:“我没有权力做决定,如果你的方法真的好使,相信我父亲会同意的。”

“好使不好使,你们实验一下就知道了。”戈辉自信地说道。

“其实,你完全不用这样交换。”伊娃犹豫了一下又道:“你是我的未婚夫,算半个德国人,是皇亲国戚,你可以直接提要求,我父亲肯定会给你。”

戈辉摇头:“正因如此,我更不能白拿德国的东西,不然你们会怎么看我,为这三瓜两枣,被人背后指指点点,我犯得上吗?”

伊娃无奈地笑了,她其实也不敢十分肯定,国家利益面前,威廉陛下也不能随便答应,否则帝国议会会让威廉二世头疼的。

戈辉掏出战神钢笔,兰方舟第一时间递上笔记本。戈辉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化学方程式:n(g)+3h(g)=2nh(g)

原料:氢气和氮气。

过程:原料→造气→净化→合成→分离→氨

详细过程:氮氢混合气体→多级压缩机→除油装置→氨合成装置→冷却装置→分离装置→液氨储存,还可以加一个循环压缩机,吸收除油装置里多余的氮氢混合气体,压缩后送往分离装置。

“行不行试过就知道了。”戈辉把写完的撕下来,递给伊娃:“能不能把这当作聘礼呢?”

“聘礼?什么意思?”伊娃不懂戈辉的意思,但也没纠结,直接问了她最想问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的研发人员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了。”戈辉认认真真地撒谎道:“只不过我们没有生产相关设备的技术,无法量产,不过,相信时间能搞定一切,如果德国能够合作,就能加快这个进程。”

那么,戈辉是怎么知道的这个技术?其实很好解释,打个比方,很多国家都知道原子弹的爆炸原理,但是根本造不出原子弹,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你要再问的话,我就提一下戈辉穿越之前,于果的发小就是化工方面的专家。

在戈辉参观工厂期间,德国军方和府方终于达成一致,为了禁卫军的飞机和坦克,他们拿出了abc三套交换方案。`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

戈辉也很快坐在了波茨坦宫里,如果不是伊娃主动坐在自己身边,否则他将独立面对一群至少年过半百的老头。

关于交换飞机和坦克技术,标洛首相直接拿出abc三套方案,让戈辉自己选择。

戈辉都没看上,他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方案:

1、德国为禁卫军在营口(此时还没有营口这个行政建置)建设能建造两万吨级战列舰的造船厂,至少要有三个能造两万吨级战列舰的干船坞,还要转让全套的造舰技术,造船设备。

2、德国为禁卫军在锦西建设潜艇工厂,向禁卫军转让全套的潜艇制造技术和设备。

3、禁卫军与德国共享飞机和坦克的制造技术,在未来的三五十年内,一方的任何技术进步,另一方都可以无尝学习。

戈辉摊手道:“就这三条,还有之前的战术卡车、越野车、摩托车,一起合并讨论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