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白河江御已经在赴任的路上了,金口玉言,怎么还要让他堂堂一个皇帝,出尔反尔吗?
“陛下!为百姓生计着想,还望陛下前往相国寺祈雨!”
“立刻着人安排。”赵炅还补了一句:“换着地方多做几场!”
虽然祈雨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消息放出去,总能安抚民心,多跑两趟而已,没事。
工部尚书严肃说到:“陛下兴修水利之事刻不容缓,及时梳理河道,适当的分流,能有效增强河水利用率。”
上次如果及时储水,灾情也不至于如此严重,都怪户部那帮铁公鸡!
“陛下,若有必要,可以拨款赈灾,兴修水利。”户部尚书建议到。
?工部尚书反驳的话卡在嗓子里,不上不下,这就同意了?
这人平时不是捂得最紧了吗?怎么变得这么大方了?
往日里哪怕是减免赋税一项,都能让他跟死了爹一样颓废好长时间。
忽然这么主动,让工部尚书一拳打在棉花上,有些无处发力的感觉。
户部侍郎接着补充:“还请降旨开仓放粮、减免赋税。”
群臣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户部发财了?
户部此时虽算不上发财,可一旦明年铸币发行,自然能握尽天下之财。
哪里至于抠搜眼前这一点,毕竟兴修水利是一个长期的拨款,大的款项在后面呢。
“陛下,”寇准最近跟着皇帝商讨边境诸事,这时候忽然想到一件事。
“反正现在河南河北都有流民,这两地也需要增补兵丁,何不招募饥民、流民中的青壮入军籍?
一来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二来也能有效增兵,三来还能避□□寇滋生。
只需在灾情严重的地方,设一个招兵点,募来的兵丁直接就近入伍,也能节省招兵的成本。”
此话一出,连武将都纷纷侧目,是个好办法!
虽然今年将辽人痛打了一顿,可谁也说不好这些人什么时候会卷土重来,增兵总是没错的。
户部第一个同意,毕竟赈灾也得花钱,发军饷、粮草也得花钱,当然是花在军队上更值当。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同意。
赈灾的事情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先下诏让各地开仓放粮,让百姓种了荞麦的百姓至少能支撑到荞麦成熟。
而河水断流、井水枯竭之地,则在开仓放粮的同时,就地募兵。
各地分别免除当年、次年两年的赋税,鼓励百姓等待时机恢复耕种,避免成为流民。
司农寺也动用储备粮调节市场上的粮价,让其不至于过分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