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见皇后态度坚决,心中有些不悦,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含糊地应了一声。
一日,晴空万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御书房,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手里摩挲着一枚玉扳指,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监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宁静,“太子殿下,太子妃到——”
周苍何和崔如颖并肩走进御书房,向皇帝行礼,“儿臣(臣妇)参见父皇(陛下)。”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们起身,“都起来吧。”他目光落在周苍何身上,语气听不出喜怒,“近来朝中对江南赋税一事争论不休,太子有何看法?”
周苍何略一沉吟,便侃侃而谈,从赋税的征收方式到地方官员的管理,再到国库的财政分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皇帝听后,却并未表态,反而话锋一转,“太子所言,固然有理,但江南富庶,赋税本就比其他地区高出不少,若是再加重赋税,百姓岂能承受?”
周苍何一时语塞,他没想到皇帝会当着崔如颖的面质疑他的观点,这让他有些下不来台。
崔如颖见状,立刻笑着接过话茬,“父皇圣明,太子哥哥也是为了国库着想,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罢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儿臣前几日去城郊踏青,恰巧遇到一位老农,他跟儿臣说,如今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赋税虽高,但交完之后,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他还说,多亏了父皇英明决策,国库充盈,才能抵御外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崔如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老农的感激之情。
皇帝的脸色果然缓和了许多,他笑着看向崔如颖,“太子妃所言极是,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国家之根本。”
他转头又看向周苍何,“太子啊,你也要多体察民情,切不可纸上谈兵。”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周苍何连忙应道。
一场原本剑拔弩张的对话,就这样被崔如颖巧妙化解。
离开御书房后,周苍何握住崔如颖的手,语气中带着感激,“今日多亏了你,否则父皇定会怪罪于我。”
崔如颖俏皮地眨了眨眼,“那殿下打算如何报答臣妾呢?”
周苍何看着她灵动的双眼,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俯身在她耳边低语,“今晚,我定会好好‘报答’你。”
崔如颖眼波流转,嘴角噙着一抹笑。
她轻轻推开周苍何,故作嗔怒道:“殿下在御书房前这般轻浮,若是被人瞧见,臣妾的颜面何存?”
周苍何看着她娇俏的模样,心中更是喜爱,他伸手捏了捏她挺俏的鼻子,笑道:“颖儿,你何时这般在意旁人的眼光了?再说,这宫里,谁敢嚼本宫的舌根?”
崔如颖佯装思考片刻,随即一本正经道:“话虽如此,可臣妾还是要顾及些名声的。”
周苍何哈哈大笑,将她揽入怀中,“好,都依你。等回了东宫,本宫定会好好‘补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