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离开贾家前夜的贾瑜很奇怪,话很多很密也很杂,有些像很久以前的贾瑜。
因为甄家之事,贾瑜似乎一瞬间从一个不稳重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人。
除了和黛玉两个人相处时,很少再有人能将他和以前的刺头联系在一起了。
就是贾母等一众觉得他没长进,也认为金陵之行没有白去,至少性子稳了许多,说话依旧不好听,但至少比以往少了许多了。
然而那晚贾瑜很奇怪,怪就怪在他又成了以前的贾瑜。
絮絮叨叨一直说到了半夜,从香菱说到王信,从王信说到探春,从探春又说到宝钗,到最后几乎将二人共同认识的人全都说了一遍,说到晴雯时二人还讨论了一番。
晴雯跟了贾瑜很多年,不说情分多少,至少是个有牵扯的人。
没有人过去触贾瑜霉头,晴雯过得很安逸,渐渐养成了一副张狂样子。二人曾私下调侃过晴雯不像能安生过日子的,要多少为她打算一些。
如何安置晴雯黛玉早有计划。
年初黛玉托贾蕓在扬州开了一家绣坊,晴雯有手艺也能管住人,过两年等绣坊步入正轨,叫晴雯过去做个掌柜正合适。
黛玉将对晴雯的安排说了后,贾瑜十分赞同,顺手从怀里取出了晴雯的卖身契交予黛玉,让她直接将晴雯带走安排。
这事儿合理又不合理,合理的是贾瑜早就说过,晴雯的安排由黛玉规划,把晴雯卖身契交给黛玉是迟早的事,不合理之处拿出的时候有些古怪。
哪有人会随身带着丫鬟的卖身契,除非他提前就想好了拿出来。
这行为已经不仅是奇怪了,因此分别之前,哪怕黛玉知道对方不想说依旧追问贾瑜是否有事。
贾瑜很少拒绝黛玉,可那晚却只道让黛玉放心,他过一阵子会去林家找她。
因为贾瑜的异常,黛玉走得并不安心,直到回了林家依旧心烦意乱。
并非杞人忧天,离开荣国府前一晚不祥的预感,在回到林家第五天时成了真,一大早,黛玉从张竟口中得到了贾瑜被投入刑部大牢关押的消息。
黛玉猜到贾瑜可能会出事,可怎么想都想不到会出这样的事。
贾瑜是因为迎春夫君,孙绍祖入狱的。
据张竟所说,贾瑜去孙家看望迎春,正赶上孙绍祖和迎春起了口角,冲动之下不小心将迎春推开,肚子撞到了桌角,已经过了三个月的孩子就这么没了。
贾瑜气盛,看到亲姐被如此对待,一怒之下对孙绍祖动了手,不仅将人打得奄奄一息,还直接废了其两条腿。
贾瑜是荣国府子嗣,孙绍祖同样是正五品武官,便是人脉势力远不及贾府,也不是能轻易打杀的,尤其对武官来说,废了两条腿还不如直接将人杀了。
连查案都不用,人证物证俱在,就是皇亲国戚来了都要问罪,于是,贾瑜就直接进了刑部大牢等着定罪。
张竟将迎春遭遇一带而过,不过黛玉能想到,以迎春的为人,以及对方口中孙绍祖的为人,必然不是起了口角,想来是单方面被人侮辱打骂。
至于不小心将迎春推倒失了孩子,连有孕之人都能随意对待的人,哪里会有什么不小心。
迎春有孕对贾府是喜事,但在迎春话语中,已经有了四子三女的孙绍祖并不在乎这个孩子,他看不起迎春,同样看不起迎春的子嗣。
贾瑜要为迎春出气黛玉相信,可要说他因迎春冲动伤人黛玉不信。
以贾瑜的性子,他更喜欢背后整人,就像帮王信救出香菱出的主意。
退一步说,就是冲动,也不该是为了迎春。二人名义上是亲姐弟,实际上这么多年统共没说过几句话。
贾赦不靠谱,邢夫人不管事,迎春这个二姐姐一向是跟着二房生活的。比起贾瑜,迎春更把宝玉当兄弟。
贾瑜同样不喜欢迎春,惜春比迎春更像贾瑜的妹妹,甚至探春的性子在贾瑜那儿都比迎春讨喜。
这样冷淡的姐弟关系,贾瑜又不是十分嫉恶如仇的人,怎么可能会冲动。
黛玉心知贾瑜之事另有隐情,她应当相信贾瑜,应当如贾瑜所说,放下心,安心在家中等待他回来。
可人非草木,哪里是说安心就能真无动于衷了。
不管是何内情,想到在狱中的贾瑜黛玉就寝食难安,挨到夜间林如海回府,黛玉连忙求其相助。
贾瑜之事不难办,贾家孙家底子相差甚大,嫁到孙家的姑娘孙家敢欺辱,贾家嫡系男丁孙家惹不起,尤其孙绍祖被废的情况下。
孙家早已落败,孙绍祖是孙家当代唯一拿得出手的人物,现在这个人物被贾瑜废了,孙家气愤之下还能挺几天讨个公道,过后冷静下来自然知道这事没闹出人命,私了远比讨公道实惠。
贾家出些银子,刑部按律从轻判几十板子,事情说过就过去了。
更何况,孙绍祖不是什么好人,投机取巧得了个官位,又狐假虎威,仗凭跟的人在外横行霸道,知道他的人哪个不知这人品行恶劣。贾瑜此举不妥,但确实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话虽如此,林如海依旧没有应下黛玉请求,怕黛玉担忧,林如海没有敷衍黛玉,直接将原因相告。
贾瑜托人传话,不需要林如海插手。
。
贾瑜确实不用林如海相助,在狱中的半个多月,贾瑜过得相当自在。
赵成宣从外地回来到刑部大牢,就看贾瑜坐在草垫上编兔子,身前还摆了两大排草编小玩意儿。
知道的是被打入大牢,不知道的该以为是哪个手艺人在这儿摆摊卖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