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高傒被问住了。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装作神秘兮兮地说道:“其实,傒也不知那小子跑去哪了。”他可不想再为文姜兜了。这管仲是个精明的人。倒不如让那丫头自己来解释。</p>
“竟然连高兄也不知晓!”高傒都这么说了,管仲也不好再追问了。只是哈哈一笑。“看来,文宣确实是一条见首而不见尾的神龙了。”</p>
“咳咳!”高傒尴尬了起来,只好勉强挤出点笑容来应付。他自知配合文姜诓了人家那么久,这要是让管仲发现了,还不知认不认他这位兄长呢!</p>
管仲不好再为难高傒,也附合着笑了笑。他故意拍了拍高傒的肩膀,便离开了。这看似简单,又随意的动作,在心虚的高傒看来,别有深意。</p>
经过几日相处共事,高傒对管仲的看法大有改观。过往,他只当其有才华、有思想、有主见,但这几日才发现此人务实且能干,尤其在许多方面,与自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p>
“哎!”高傒长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文姜,你可害惨傒了!若管仲贤弟知道,指不定要如何气傒了?”望着远处正在指挥工人干活的管仲,高傒的神情明显是钦佩的。</p>
————</p>
作者有话说:</p>
历史上,高傒与管仲的关系一向很好。在齐桓公刚继位时,齐国的大权实际上是在高氏与国氏手中的。而历史上高氏的威望是强于国氏。</p>
所以说,管仲能在齐国一展抱负,与他跟高氏的深交是脱不了干系的。而管仲会被齐桓公迎回国内为相,也跟鲍叔牙的举荐没有任何关系。</p>
真实的历史是:管仲深受齐国贵族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