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做,后厨、打扫和换洗被褥床单这些是由村里的妇女夫郎们来做。
这个年代不叫女子和哥儿出去工作,他们村这算是破例了,沈寒江说村里人手不足,还是在自家村子里干活,没那么多规矩,村民们想着自家夫郎和媳妇都在眼皮底下干活,也不怕被人占了便宜去,还能赚钱,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裴停想到自己上辈子,嫁到沈奇南家时,沈奇南和婆婆总说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沈家花的钱,他活的不硬气。
这辈子他一定要把这个客栈和餐馆干好了,带着全村的哥儿女郎们赚了钱,让她们在婆家腰杆子也硬起来,免得看人脸色。
……
书运出去售卖,瞬间就火遍了全国,玉书先生的名气本来就大,他每次出了新的话本子,立刻就被卖脱销,不然那些书局的掌柜也不会特意跑到沈家村来找他。
现在这本新书用了美人画像做封面,而且画风还是全国头一份,就冲着封面上的美人,也不少人抢着买。
而且许多读书人聚在一起会聊玉书先生的新作,要是谁没看过,就插不进去嘴,怕不合群,就算不喜欢看话本子的,为了不过时,怕听不懂同龄人的梗,也会去买一本看一看。
也有不少人为了跟风,去买这个话本子看,还能通过这本书找到共同爱好的人,增加社交。
这个故事写的跌宕起伏,不少人都带入进去了。
沈寒江知道,会有很多人为了一个书中的角色喜欢上一个地方,因为情怀到这个地方去打卡。
只要这个角色写的够好,够令人喜欢,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书售卖开始,裴停每天就紧张的不得了:“为什么还没有人来咱们这来玩?真的有人来玩吗?万一没人过来怎么办?”
他每天失魂落魄的在家里念叨,焦虑的不得了,怕沈寒江的投资失败了,被全村人嘲笑和怨恨。
好在第一车客人总算是来了,第一批客人从省城来的,之后是其他城市,由近到远,从南方到北方,连京城的都过来了。
有富商家的小公子团,有纨绔子弟团,还有不少文人。
第一批客人来之前还被身边的人嘲笑了:“你们还真打算为了一个虚假的故事跑去那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