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写的骁勇善战,仿佛成了一位武将,当然把沈寒江也带上了,说沈寒江有勇有谋,还把山神奶奶显灵协助他们的事也提了一嘴。
县令因为此事还升了官。
皇上听了县令说沈家村的村民抵抗山匪的事迹后,给沈家村赏赐了八百两银子,和一块御赐的牌匾。
本以为要一辈子留在小县城做县令,却因为这件事升官了。县令为了感谢沈寒江,自己加了二百两,一并送去了沈家村。县令本想多给点,但他是个清官,没多少钱财。
皇上御赐的牌匾被沈寒江挂到了祠堂上面。
连皇上都给他们赏赐了块牌匾,他们村算是出名了,十分有面子。
县令临走前,还跟沈寒江说,要是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帮忙,他一定尽力帮。
沈寒江想了想:“还真有一件事想让您帮忙,不是为了我,而是想让您帮忙宣传一下山神奶奶庙有多灵验。”
县令立马就答应了,这山神奶奶庙不用他来宣传,附近几个村子还有县城的人都知道了,不少人往那庙里跑,烧香祈愿。
沈寒江觉得还不够,“我记得您有个侄子,爱写一些神怪小说,可否让他写一本关于山神奶奶的故事。”
“我那侄子虽然小有名气,但写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说,那些神怪小说也是他在民间搜集的小故事为灵感。”县令提起自己的侄子,还觉得有些羞愧。
他的侄子笔名玉书先生,不是小有名气,是非常有名气,他的每本书都非常热销,只不过他们这个年代,读书人考科举才是正道,玉书先生的书算是歪门邪道了,不少书生因为在课上偷看玉书先生的书,被先生打了手板子。
县令把沈寒江当贵人了,他帮忙引荐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沈寒江从怀里拿出一沓纸稿:“这是我写的一个故事大纲,让玉书先生帮忙扩写一下,写完了把手稿寄过来,我印刷出书。”
他准备修路,发展一下旅游业,就算旅游业发展不起来,也能通过书来打广告。
春天的时候裴停从山上采了些青梅下来,做了些青梅酒,他尝着味道不错。
他准备烧一批精致的琉璃瓶子,专门装这个青梅酒。
县令看了一眼沈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