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北国记 > 第二十三章 两小无猜 4

第二十三章 两小无猜 4

在忠恕与庭芳谈马时,周典一在天风和达僧寿陪同下来到寺后朝阳峰,三人缓步登到雪线之处,这里分布着许多一人多高的天然洞穴,就像是在石壁上开凿的佛龛,这些洞其实都是由雪山融水侵蚀而成,朝阳宫上代掌教周君内的法体就封存在朝阳峰顶正下方的山洞中。

周君内住世时,有一次带着天风等人巡视后山,看到那些天然石洞,驻足良久,流露出羡慕向往之意,他仙去之前并没就身后事留下遗嘱,坐化之后,肉身不腐,天风想起巡山那天的情景,与众师弟反复商议,最后由达僧寿拍板,把周君内的法体安放在后山石洞中,洞口树立一座玉碑,上书“真人周君内升仙处”。

周君内来祁连山之前已有妻室,出家后,其妻子李氏与周父一同前来劝他归家,周君内不为所动,李氏无奈,只得回转周塞。周父痛惜儿媳无故受祸,极力劝说她改嫁,但李氏坚信周君内一定会还俗,坚持在夫家等他回来,这一等就是五十多年。周君内仙逝,朝阳宫派人通知周塞,那时周典一的父亲是周家主事,他瞒着李氏,密令儿子赶来参加弟弟的法事,此后也没提过一个字,他临终前,反复叮嘱周典一要好好照顾婶娘,无论她有什么心愿,一定要为她达成。直至去年病逝,李氏一直不知道周君内早已仙去,她留下遗愿:尸体火化,保留骨灰,待周君内百年后葬在一处。

天风昨天已经命人在周君内法洞右边石壁上雕凿了一个小小的石龛,石龛左侧的山壁被削平,上面的“仙真李夫人之位”七字是天风亲自刻写。周典一双手捧着李氏的骨灰坛,恭恭敬敬地放入石龛内,用石板封好,然后点上三炷香,退后五步,跪在地上行孝子礼。天风和达僧寿在后执掌行礼,口诵《度人经》为李氏超度。

周典一想起婶娘痴情一片却孤苦一世,如今终于与叔叔相依相守,悲从中来,伏在地上痛哭不已。天风立在师父法洞前,回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心中酸楚,忍不住泪流满面。

晚饭后,周典一安顿女儿睡下,走出客房来找天风,刚走到静室前,就听天风在里道:“周师弟进来吧。”他推门进去,只见天风端坐在蒲团上,静室里没有其他人,天风示意他在面前的蒲团坐下,周典一盘腿坐好,笑道:“师兄好耳力,清宁生应该练到十重了。”冉风存创立了清宁生内功,周君内将之完善,由易而难自低而高划为十重境界,第一重为筑基,自是入门的基础,第十重为渡劫,意为登峰造极,逆天抗劫。天风微笑道:“还没,但差之不远矣。”周典一道:“恭喜师兄!”天风笑道:“这又算什么喜事啊!”周典一道:“清宁生乃内丹之首,万众景慕,茫茫天下,练成者屈指可数,师兄将臻至境,小弟衷心祝贺。”

天风谦逊道:“谢谢师弟!贫道定加紧修习,不辜负师弟美意。”周典一道:“小弟这次前来,除了完成婶娘遗愿,还有两件俗事想打扰师兄。”天风道:“但说无妨,只要朝阳宫力所能及,绝不推托。”周君内弃家入道,他本人觉得自然而然,并不亏欠任何人,但他的门人弟子们没有那么深的修为,都认为师父是为了朝阳宫才抛妻别亲,心里总觉得愧对他的家人,天风追随师父最久,这种感觉异常深刻,能为周典一做点事,正可清偿夙愿。

周典一道:“前年唐军开始修筑代州城,今年已经驻守了五千军马,突厥人和云州的梁师都已经不能轻易侵扰,周塞的压力稍稍减轻,原来的城墙又低又薄,年代久了,瓮城已经内陷,箭楼、门闸、雉堞都有损坏,我想趁机重新修筑城池。”天风点点头,周典一继续道:“建构修造之学,除了长安宇文氏、独孤氏,就是朝阳宫最精,宇文氏被灭了族,独孤家也人丁星散,仅剩下独孤士极一人,又领兵在外征战,所以只能求助于师兄了。”

周君内做掌教时,朝阳宫兼收并蓄,百家争鸣,除了道学,儒法墨兵纵横等学说均有人精研,各种经世济民、土木建构、方士技击之术都有涉及。天风沉吟半晌,状似为难,周典一道:“小弟鲁莽,给师兄添麻烦了。”天风苦笑一声,缓缓道:“贫道无能,辜负师父嘱托。寺里原有梁师都、康续二人精通土木之术,事变后梁师都投了突厥,康续被武显扬击了一掌,回老家养伤,从此失了音讯,自后再无用心于构建之人。”

天风说话时,神情无比地落寞,周典一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天风修为数十载,上午竟然在石洞前失态,天下声望最隆的道家流派在他的手中急转而衰,与叔叔住世时作比,如今的阿波大寺人物凋零破败冷落,龟缩深山残喘度日,昔日盛景荡然无存,自是心中极苦,周典一并不完全清楚寺里为什么会发生火并,又为什么要封山,但天风作为掌教不能服众当是首因,叔叔精于易算,难道没料到会有这一幕吗?周典一虽是周君内亲侄,对叔叔敬如神明,但肉身俗眼,终不及天风懂得周君内用心。

天风长吁一口气,道:“所幸师父当年集存的建构图谱还在,明天让明德挑选一下,希望能对师弟有所助益。”周典一喜出望外,上山之前他就预料朝阳宫不会再有修习土木的人,但只要那些图谱在,他自己稍通建构之术,照样能依此建构新城池,他欠身抱一抱拳:“多谢师兄。”

天风微笑道:“不必客气!刚才师弟说有两件事,这第二件是?”周典一道:“小弟冒昧,想让师兄指点内丹之法。”天风笑道:“师弟的丹法是师父亲授,贫道怎么敢指点?”周典一苦笑道:“说来惭愧,自得叔叔传授,小弟一直勤加修习,不敢偷懒,但天性愚钝,自五年前起,无论怎样修为,难得寸进,实是苦恼不已。”天风微微一笑:“贫道更是惭愧,师父绝技过千,贫道无一能继,唯清宁生稍有心得,如果师弟不嫌贫道啰嗦,咱们可以交流一二。”周典一大喜,天风自承清宁生已经接近十重,那么当世除了达僧寿,唯他境界最高,有他指点,必能克除心魔,功法大进。天风道:“贫道才智不及师父万一,说话言不简意不赅,啰里啰嗦,恐怕要耽误师弟一月功夫。”周典一连忙致谢:“有劳师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