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儿让蔡京很无奈,连续多次在公众场合辟谣,都没有效果。,w′b/s·z,.¢o*r/g_</p>
后来还是徽宗亲自出面才澄清了事实。</p>
可见,小报在刊登和搜集消息方面,已经做到了出类拔萃。</p>
甚至无师自通学会了主动“制造新闻”。</p>
在汴京。</p>
私人经营的报纸行业里,各类小报零零散散的也有十几家,什么张氏小报,御街小报,虹桥新闻,等等,都带着小报和新闻二字。</p>
但是,其中最著名的依旧是《小报》和《新闻》。</p>
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两家报纸的影响力已经覆盖了整个汴京,不仅朝廷官员会看,就连朝中宰相,甚至在宫里的官家和妃子,闲暇时间也会看报了解市井消息,影响力甚至辐射到周边的城市。</p>
不仅如此,每个月还有商人大量购买,送往江南各地。</p>
而这些小报也靠着这样不断的扩大发行,赚了不少的银子,不断地扩大规模。</p>
《小报》的报房,在潘楼南街的最中心地段儿。</p>
也是最好的地段。</p>
报房是一座很气派的是二层楼,装潢华丽,门头一块上好的楠木匾额,用金粉龙飞凤舞的写着两个大字:</p>
“小报”</p>
楼里不时的,有穿着体面的听风报探们,拿着一摞摞报纸进进出出的,行色匆匆。也有穿着长衫的文人撰稿们,三三两两的捋着短须出来透气,颇有一点现代写字楼的感觉。</p>
望着眼前这座古色古香,极为气派的二层楼。</p>
杨蔓娘捏了捏怀里用油纸包好的小说稿子。</p>
暗自给自己鼓了鼓劲儿。</p>
深吸了一口气,阔步走了进去。</p>
</p>
</p>
第16章 </p>
“这位,小娘子,来小报是有什么消息要卖吗?”</p>
一进小报大门,便有一个穿着圆领长袍,外罩浅灰色兔皮袄儿的年轻男子拱手迎了上来,男子年纪约莫二十来岁,虽然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却也很顺眼有亲和力。+m_i!j+i~a_s~h,e`._c+o!m/</p>
大约是把她当做卖消息的小老百姓了。</p>
毕竟小报除了听风报探以外,也是对民间公开悬赏各类消息的,一个足够劲爆的消息,悬赏价格十几文到上百文不等。</p>
杨蔓娘从老二杨士林那里也了解了报房的运行机制,知道这人是个报房厅堂管事。</p>
也就类似于现代银行和酒店的大堂经理。</p>
专门负责引导客人,和快速了解客人需求的。</p>
杨蔓娘摇了摇头。</p>
笑着道:</p>
“我不卖消息,请问官人怎么称呼?”</p>
“小娘子客气了,鄙人姓蒋,小娘子叫我蒋管事就好。”</p>
男子显然受过良好的培训,虽然杨蔓娘的穿着几乎可以称得上寒酸,但他的语气依旧如沐春风。</p>
不过,这种如沐春风里带着一丝明显的距离。</p>
显然也并没有和杨蔓娘多寒暄的意思。</p>
蒋管事再一次问道:</p>
“不知道小娘子有什么地方需要鄙人效劳的吗?”</p>
“我想求见你们东家,烦请官人帮我通报一下。”</p>
瞧出对方不想寒暄拉近关系。</p>
杨蔓娘自然也不好再继续套近乎。</p>
便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p>
“小娘子有拜帖吗?”</p>
“额......没有,管事帮帮忙吧!但我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我有一个能给报房赚到钱的点子,若是能见到东主,不管成与不成,我一定给官人一份满意的谢礼。”</p>
杨蔓娘眼神真诚,特意的加重了“重要”这两个字。+白¢马`书_院· ?追-最*新^章·节¨</p>
并双手合十,低声许下了谢礼。</p>
虽然,她现在没有钱,但是她相信只要见到小报东主,她一定可以说服对方,到时候自然就有钱了,自然也可以给对方谢礼了。</p>
不过。</p>
对于蒋管事来说,杨蔓娘的许诺,却一点儿也没有让他心动。</p>
这么大年纪的小娘子,绣花儿也就罢了。又能有什么好点子,故弄玄虚来报房碰运气罢了。无非就是小娘子在街上得了什么消息,觉得奇货可居想要卖高价,这样的事儿对于报探们来说,或许算的上重要,但对于蒋管事,以及他背后的大管事和东主来说,委实算不得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