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白天没事的时候苏菱喜欢在院子里读书。
乡下的院子和城市里的不一样,虽然她也住在所谓的别墅区,环境相对安静,但是周围始终是有马路的,车轮的声音会时不时响起来。
偶尔不知在哪个远处还会响起来轰隆隆的声音,不知道是哪一块地又开始了工程。
城市里的院子是一块仿生地,目之所及似乎绿意盎然,但是一走出去就完全露馅。每次她眺望处总有高楼,偶尔飞过的白鹭是求之不得的惊喜。
而这里的白鹭在浅水洼地排成排,白色的翅膀在太阳下熠熠生辉。附近黑色的是黑水鸡,小时候路过种芡实的田会看到它们轻盈的雏鸟,小黑团子一个又一个在浮叶上蹦跳。它们让水波轻晃,一切生动。
但若是放大视野,乡村也有尽头,但对於她来说还算足够?苏菱皱皱眉,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不算足够,还可以更好,更合理。
“走神!”闻莲拿着两碗绿豆汤走到她身边。
苏菱答她:“这里的风太好忍不住就思绪飞扬了。”
闻莲拿着瓷勺翻搅几下,勺碰碗壁发出动听地叮当声,吃一口绿豆汤后她笑着开口:“那是,我跟你说,最近的视频数据好到不敢相信。我前同事都转给我问是不是我哈哈哈!感觉大家都在上网冲浪的样子!要不要趁着势头多发一点?”
“发!田园题材那是刻在咱们dna里的。”苏菱鼓励她,但忽然想到她那个稀碎的种花手艺……算了,可能漏刻了她。
闻莲忽然两手一拍说:“有了有了!教大家怎么储存蔬菜,或者做菜。平时在外面都是点外卖的,现在这种情况肯定需要学怎么做菜,不如从开火教起?蔬菜在乡下是现拔的,城市里光是运输过来就已经不太新鲜,再储存不当怕是要发烂发臭。”
“你点子是真快,我觉得你适合做个综合的生活博主!”苏菱真心觉得她的点子好,做饭这回事有些人灵犀一点立刻通了,而有些人就是怎么摆弄也笨手笨脚。熟手外焦里嫩,新手外焦里生。
闻莲说着已经开始刷帖,看大家平时能买到什么蔬菜。之前她上网,看到有人做出来一个实用工具,只要点击拥有的蔬菜就能生成食谱,还会跳出相关的做法。
她想,到时候自己得把这个实用工具也放上去,乱炖固然合自己胃口,但是也有很多人会有不吃的食物,到时候把方法交出去,食材看个人选择就好。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食物应该是幸福的,就是要刷碗比较折磨。
“我先去记一下点子,你先学着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闻莲拍拍苏菱的肩膀。
苏菱点点头,此时没有固定目的她不像闻莲一样吃得这么急匆匆,她先是搅拌了一下白瓷碗里的绿豆,再轻轻啜一口。
苏菱靠在椅子上,风带着被阳光烘烤过的,若有似无的植物香轻轻吹过。
有这样直观而冲击的体验,苏菱忽然就理解了自己学的诗。在这里的某些瞬间,她会觉得诗歌比照片要生动活泼,甚至大於live图这种形式,但是语言的门槛高於直接呈现的图片,或许它有一天也会失去意义吗?她的念头飘到了千年万年后。
好在文字现在仍有它的用处,虽然古诗已经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但好在古诗曾经大批量地存在过。苏菱想着缓缓睁开眼,拿了一张纸想在上面默写下一句李白的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原先她是不曾注意过这个“压酒”的,但今天仿佛诗里的吴姬就在面前,拿了舀酒的容器向下压,酒像春波一样泛起,最后水面破裂,酒水陷入容器,而酒味顷刻散落在春风里。
这瞬间诗歌生动,简直像黑水鸡雏鸟踩过的浮叶。而且神奇的是时间没有风华诗歌里的变化,反而愈发生动,千年之前的某一刻跃然纸上。
“小菱,怎么这么开心?”闻妈妈戴着草帽和套袖从外面回来,黑色长裤上还沾着些草叶,她拍拍沾在身上的尘埃和草籽草叶又补一句:“诶就是要多笑笑,你看笑起来多好看!”
苏菱有些不好意思,虽然“好看”的称赞是常听到的,但大多没有闻妈妈这样带着温情与鼓励的情感的。这样的夸赞像太阳似得,总是把人烘得暖暖的,面颊也烧起来。
“妈,你回来了呀!来尝尝我煮的绿豆汤,这次火候到了,出沙!”闻莲从里面献宝似得端出一个白瓷碗。
闻妈妈笑眯眯地说:“你先放着,我得去洗洗手擦擦汗。”说着便打开院角落的水龙头,但是水龙头装得有点低,好在下面是特地修整过的一块草地,水不会溅开泥点。闻妈妈开了小小的水擦洗一下就走过来,拿着碗边吃边巡视自己种的菜。
苏菱问闻妈妈:“阿姨,你去那边割草了吗?”
“我看是做篱笆。”闻莲非常敏锐地捕捉到母亲手上细小的伤口,嘟嘟嘴说,语气里带着点抱怨。
“稍微修了一下那边的竹林,竹林就是这样,长得快,长得满。多出来的竹子我就稍微编一点篱笆和筐。”闻妈妈没有注意到女儿起伏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