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钱,都是些吃食和干粮。
巨大的笼屉蒸出来的白面馒头,油汪汪的烙饼,每个人下了工都可以装些带走。
一个人上一天工,带回去的干粮就够一家人的嚼裹儿。
临走还给一小袋小米,黄澄澄的一看就是上好的细粮。
有的人刚结了账,旁边就有等着的来用钱收,就这么一小袋子小米,就有人出到了三十个大子儿!
兜里没铜想要点现钱的,往往就谈好了价钱一手交钱一手交米,买的卖的都喜笑颜开。
县衙旁边有站岗的兵士,看到了也不管。
这些黑羽军中选出来(淘汰)的,听说也不叫衙兵了,人家叫县兵。
一身铁盔铁甲,腰刀圆盾,腰带上还挂着手弩。
以前的边军都没有这么好的衣甲,没有这么精良的兵刃。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把腾国兵赶跑呢?
这些黑羽军的县兵,站岗的都站的笔直,一站就是一个时辰。
除非到了换岗的时间,否则一动不动。
让人看着那么提气!
景文国有多少年没看过这样的骄兵悍将了?
街上巡逻的县兵也是一样的铁盔铁甲,长刀短弩。
巡逻的时候连走路都是一条直线,步伐一致。
有好几次眼看着就有那不开眼的,没看到县兵的巡逻队,没及时闪开。
这要是换了以前的衙兵,说不得就要挨上几鞭子。
可是人家领队的直接带着队就从旁边绕过去了!
看的旁边百姓直挑大拇指!
更有甚者,遇到推车推不动的,这些县兵老爷们还上来帮着推几把。
多少人活了一辈子,就没见过不祸害人的兵。
现在每天县衙贴出的告示,有不少人专门就等着看。
今天听说县衙贴出来的告示当场就有不少人叫好,大家纷纷打听,原来是杨大人要免赋税!
种地免税,做买卖免税,买卖物件免税!
闻所未闻啊,从来官府都是靠收税,这连税都不收了,还是官府吗?
可人家就是这么贴出来了!
正对着县衙的一条街道,改成了叫什么“商业街”,每家店铺都卖着各种吃食。
手里有闲钱的大可以花上几个大子儿去尝尝。
和好的面团放进一个方盒子里,铁把手一压,就挤出来一碗面饼。
人家铺子里的人管那叫面条,铺子的名号叫甚“骨汤抻面”。
大骨头熬的汤,面条劲道,五个大子儿一碗,那滋味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
还有杂货铺子,里面卖的几种米,上好的细盐,连白糖都有。
那铺子门口天天排队,按人头买,价格便宜的几个大子儿就能买一份,够家里吃几天的。
一时间武邑县城里和历城县城里,大街小巷摆摊做买卖的随处可见。
县衙鼓励大家做生意,特意规定了三条:
不许坑蒙拐骗。
不许欺街占道。
不许强买强卖。
有胆子大的把小食摊子摆到了县衙前面的街上,正赶上杨大人带着几个亲卫从那过。
所有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摊主也哆嗦了,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冒失了。
杨大人看了几眼,居然掏钱买了一份,说带回县衙里吃去。
摊主追着要把钱还回去。
能在他摊子上买一份那得是多大的脸面?
哪还能收钱呢?
谁知道杨大人脸一板:“天王老子来了,买东西也得给钱。要是我手下黑羽军哪个敢白吃白拿不给钱,你们告诉我,我狠狠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