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第二十四章
第一道阳光洒下天际之时,唐九文便睁开了双眼。
去马车上检查了王公公的病情,见已经稳定了下来,也没有发烧等感染的情况,唐九文给他喂了一些清水,见还没有醒的趋势,便出了马车。
两人简单梳洗过后,用过早餐,便出了山洞,驾车赶往槐县。
一路缓慢前行,终於在入槐县城门前与崔让汇合了。
崔让舍了马,与唐九文坐在马车中,两人都是青须冒头,颇为狼狈。
“唐大人,我临走前去见了小公爷,小公爷知道咱们遇袭之事后,特意交代把这个转交给你。”
唐九文疑惑的接过他手中的乳虎玉佩,“这是?”
崔让解释道:“这是小公爷身份的象征,凭此玉佩你可以调遣大夏朝内魏国公任意势力。”
唐九文推辞,“这也太贵重了吧,我不能收。”
崔让苦笑摆手,拒不接过,“你可别难为我,这东西我可不敢碰,还是你收着,等后面咱们回了荣县,你亲手交给小公爷吧。”
两人说话间不知不觉外头有了嘈杂的叫卖声,唐九文擡手掀开门帘,才发现他们已经进了槐县城内。
二虎子听见背后的声响,便侧头问道:“九文哥,咱们现在是找家客栈吗?”
唐九文回身望了望王公公,道:“找家清净点的客栈,等王公公醒过来再说。”
二虎子点点头,他昨日连着下半夜守夜,又赶了一天的路,身体有些遭不住了,如今听着找客栈休息,便打起精神驾着马车向前。
两炷香后,二虎子停下了马车,开口道:“九文哥,我们到了。”
唐九文两人下了马车,立在一旁打量着四周,“济济”客栈,这名倒是有趣,这地方选的也好,清风雅静,挺适合王公公养伤。
客栈东北角有一卖包子的摊贩,是一对老夫妻摆的,唐九文闻着味道走了过去,老婆婆见有人过来,便笑着招呼,“公子可是要卖包子?”
唐九文点点头,“我要一笼小笼包,等会给我送到客栈来。”
这小笼包新鲜出炉,味道很是诱人,这几日连着赶路,唐九文也不免有些嘴馋了。
这时,听着那老丈人支棱着摊子上的棚子,嘴里念叨着,“今日怪了,这棚子怎么一边高一边低呢。”
调试了几次,才把棚子修整好,唐九文若有所思地看着棚子上方的窗户,老丈人过来了,见唐九文打量着棚子,赔笑道:“让公子见笑了,一会就把包子给您送过去。”
唐九文点了点头,丢下银子便进了客栈。
崔让与二虎子已经把王公公擡进了客栈,四人开了三件房,二虎子与王公公一间,便於照顾,唐九文与崔让一人一间。
三人用过饭后,便来到了屋子里等着王公公,顺便商量着进京事宜。
此时已经月上中天了,屋里点着烛火,三人围桌一起。
“唐大人,刚刚用膳之时我听说过几天会有张家的商队从此处走水路入京,咱们倒不如与他们一道,也不怕路上再出什么乱子。”
“张家?”唐九文深邃的眼眸中有些疑问,回忆着脑海中的信息,发现并没有这个家族的信息呢。
见唐九文不知,崔让便开口为他细细介绍这一家的来历,“张家是河南道的富商,以经营船只为主,但也把控着天下水路,势力之大,等闲贼子不敢惹,最关键的事,张家是小公爷亲姐夫周大人的姻亲,周大人的妹子现如今是张家主母,目前咱们只有走水路既不影响王公公的伤口,又能掩人耳目,直入京师,咱们如今有小公爷的玉佩在手,倒是不怕他们不答应。”
唐九文手指头敲打着桌面,“你明日去打听一番,张家什么时候到这里,咱们就等着他们,坐一趟顺风船。”
“是。”
这时,只听见床上传来声响,王公公幽幽醒来,见了几人,低声问道:“我这是在哪儿啊?”
二虎子上前扶起他倚在床上,“王公公,咱这是在槐县呢。”
“槐县?我没死啊?”
王公公还一时难以自信,毕竟他当时身中三刀,特别是腹部一刀,伤口极深,血流如柱。
“没死,没死,您要是死了,那我们不都是成了鬼了吗?”
唐九文打断了二虎子,“王公公,我们如今先在槐县休息几日,你也好好养伤,咱们等张家的船只过来,与他们一道进京。”
“张家,可是掌握天下水脉的张家?”
崔让点点头,“正是。”
王公公咳嗽几声,“这样也好,有张家的旗子,咱们也好背靠大树下乘乘凉。”
“连日奔波,大家都累了,今日就早些休息吧,二虎子,照顾好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