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对这些小国和俘虏军可没有一点怜香惜玉的意思。
大军一到。
他们便立即让这些俘虏军和小国联军,向高卢军阵地发起冲锋。
这些小国和俘虏军心里也明白。
这是向大明表忠心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推诿懈怠。
他们深知。
大明的目光如鹰隼般时刻紧盯着欧罗巴各国的战场。
但凡有人敢出工不出力,甚至妄图临阵脱逃。
大明就会严惩不贷。
先前大明治军的雷霆手段,他们早已见识过。
即便自身人数远超大明数倍。
也绝不敢生出半分反抗的念头。
想想也是。
曾经称霸亚平宁的罗马帝国都在大明的攻势下土崩瓦解,这些残兵败将又哪来的底气与大明抗衡?
难道要去投奔日不落帝国或是高卢?
可如今这几个国家,同样在大汉帝国的军事威压下岌岌可危。
高卢本土正遭受大明猛烈进攻。
覆灭的命运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看来。
投靠日不落帝国和高卢等国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毫无前途可言。
作为俘虏军。
一旦背叛大明,日后局势明朗,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严厉清算。
权衡利弊之下。
他们也只能打消杂念,老老实实听从大明指挥。
虽说进攻高卢阵地难免会有大量伤亡。
但高卢军队的战斗力不见得比罗马帝国军队强多少。
更何况他们手中握有十万兵力,背后还有大明坐镇,这份底气让这些罗马帝国俘虏军的心中不自觉地多了几分胜算。
战斗打响后。
这些俘虏军的表现出人意料。
他们排兵布阵有模有样,不少部队更是勇猛无畏。
这让在后方观战的大明将士都大为震惊。
“怪了,我怎么觉得这些罗马帝国的士兵,比当初跟我们交战时还要勇猛?”
“可不是嘛!我也有这种感觉。”
“按理说,这支部队大多是新组建的,训练不足、实战经验也少,怎么能比当初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罗马帝国正规军表现还好?”
“…..”
众人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其中缘由。
就在这时。
一位将领笑着开口道:“这有啥难理解的?他们现在敢拼敢打,还不是因为咱们在背后撑腰!”
“有我们在,他们心里有底,觉得这仗准能赢。”
“可当初罗马帝国军队面对战无不胜的我们,还没交锋就先怯了场,信心全无,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可不就显得不堪一击嘛!”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这番见解细细琢磨下来,确实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驻守边境的高卢军不过三万余人。
面对敌方骤然增加的近十万兵力,顿时慌了阵脚,急忙向高卢发送求援急报。
他们深知在兵力悬殊如此巨大的情况下。
若没有本土支援,根本无力抵挡。
然而。
此时的高卢本土早已自顾不暇。
这一严峻形势,高卢内人心惶惶。
贵族商贾们都纷纷携家带口,带着金银细软逃离。
高卢境内战火四起,早已无安宁之地。
思来想去。
唯有与西班牙交界之处。
因比利牛斯山脉天然屏障的阻隔,还未出现大明身影。
被众多达官显贵视作暂时的避难所。
他们盘算着。
即便大明攻来,此地临近西班牙与鬼方(非洲),大不了借道西班牙,乘船逃往鬼方。
在他们看来。
鬼方偏远贫瘠。
在大明彻底征服高卢、毛熊国和日不落帝国之前。
大概不会耗费精力大举进攻的。
也就是这样。
孤立无援的边境高卢军,在罗马帝国俘虏军和各小国联合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下,很快便开始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