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釁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是可以保民而成王的呢?这里孟子说,我听胡龁讲过一件事情,说有一天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过,这个时候大王您问:牛何之?说这个牛是用来做什么的?牵牛之人说将以衅钟,衅是祭祀,这头牛是用来取血,祭祀钟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会想到什么呢,会不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我们看看齐宣王,他接下来做了什么样的决定?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齐宣王讲了一段话,他说舍之,说放了这头牛吧,吾不忍见其觳觫,觳觫指的是瑟瑟发抖,恐惧发抖的样子。若无罪而就死地,因为这个牛,它并没有犯什么罪,可是它却要赴死,我实在是不忍心。
我们来体会一下这句话,当齐宣王坐在堂上,看到一个人牵牛而过,问这头牛是做什么的?说是祭钟的,这个时候齐宣王说,放了它吧,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它瑟瑟发抖、恐惧的样子,因为它并没有犯什么过错,而却要去就死。
对曰:然则废釁钟与?这个时候牵牛之人讲了,难道我们要废弃祭钟这件事情吗?因为齐宣王让他放了这头牛,如果放了这头牛,就没有办法取血祭钟啊。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说怎么能废弃呢?不能废弃祭钟这件事情。以羊易之,放了这头牛,用羊来替代。不识有诸,这四个字是孟子讲的,因为孟子是听说了这件事情,所以问齐宣王,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件事情呢?他在向齐宣王求证。
曰:“有之。”齐宣王说是的,有这样一件事情。
曰:是心足以王矣。说大王,您现在的这颗心,就足以让您称王天下。我们这里看为什么呢?当齐宣王看到了这头牛,它是没有罪的,却要让它去祭钟,而不忍心,这就是仁心。当有这种仁心,就可以去保民的。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百姓以为您是不舍得,是吝啬,但是我知道您这是不忍心。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是的,是有百姓这样议论的,有的百姓会说,齐宣王是不舍得,是吝啬,所以才以羊换牛。说齐国虽然很小,但是我又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即就是的意思,我就是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好像没犯什么罪,而却要就死地。所以以羊易之,也就是以羊去换了牛。接下来我们就看到,孟子问了一个问题,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这里的无异指的是不必责怪,也不必奇怪,说大王您不必责怪百姓,以为您不舍得,以小易大,羊为小,牛为大,所以叫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彼是指的他们也就是百姓。恶是何的意思,何以,怎么,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这里孟子的问题出现了,说如果大王您是因为牛没有犯过什么罪,而就死地,您却以羊易之,那请问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羊也无罪,为什么您舍得去用羊,而不舍得用牛,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这里不妨也去思考一下,我们来回顾,因为齐宣王不忍用牛去祭钟,所以换成了羊,不忍心哪,那可是换成羊,难道就忍心用羊去祭钟吗?这里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看看齐宣王,有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这个时候齐宣王笑了,他说这样一说,我也不知道,我这是什么心理,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这句话把齐宣王问住了,想一想是啊,我这是什么心理呢,难道牛无罪而就死地,羊就有罪了吗?为什么我不忍心用牛去祭祀,我却忍心用羊去祭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了?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接下来又说到,说我并不是因为爱财,才拿羊去换的牛,但是也难怪,百姓会认为我是爱财,为什么?因为连自已都想不清楚,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所以就难怪百姓,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他解释不通,如果说是不忍心,可你换成了羊就忍心吗?所以说别人自然会认为,这是不舍得,是一种吝啬。接下来重点来了,我们看看孟子是如何回答的,这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牛和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用牛,齐宣王不忍心,而换成羊,他又忍心了呢?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这个时候孟子讲,没关系,是乃仁术也。这是因为您内在有仁德的体现,见牛未见羊也,也是因为您看到了牛,而没有看见羊,看到了牛恐惧发抖的样子,激发了齐宣王的仁心,这个时候,他自然不忍心去伤害的。我们去想一想,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会因为我们看见很多事情,所以不忍心去做。
我们举例子,比如说一个善良、纯真的小孩子,他看到小动物受伤,他就会哭,他会难过,他会不忍心,这就是仁爱之心。我们也是如此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痛苦之中,我们会不忍心,这就是仁心。当我们在生活当中看到一些可怜之人,看到一些可怜之事,我们就会升起不忍心,这就是我们内在的那颗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