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彧逆流而上,快步跑到玉阶之下同萧九龄汇合,低语了两句。
萧九龄凤眸圆睁,欣喜地叫道。
“唐相与赵尚书请留步!”
“朕有事情要和你们两位聊聊!”
唐相与赵尚书跟着百官正要往外走,闻言只能等其他人走光,这才返回。
却见萧九龄已经让侍卫,抬来了四个圆凳放在大殿中央。
一看便知,这是打算长谈。
赵尚书见状,抠了抠后脑勺,有些头疼。
“陛下这是打算找我们聊什么?”
他是个武夫,不擅言辞。
兵部除了换季发军衣,月初备粮草,有战事时没日没夜地接应军情急报,与陛下分析。
战事过后商讨怎样安置伤兵老后,平时也没啥可谈的。
“难道陛下真的打算增兵了吗?”
想到这里,赵尚书眼前一亮。
但唐相却是忧心忡忡。
国库确实有了一些结余,前段时日,程彧还提出了以工代赈。
京城与各地方,都在大兴水利与道路之事。
他认为陛下此举做得很好。
先要让国家与百姓休养生息,减少天灾的影响,增产增收,再慢慢地积累力量。
想到这里,唐相走到萧九龄的面前,直接劝谏道。
“陛下,国内民生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增加军队的数量与开支,反倒会闹得人心惶惶,得不偿失。”
“还望陛下三思啊!”
萧九龄知道唐相担心什么,她微笑着摆摆手。
“唐相你放心,朕不会一口气吃个胖子的。”
唐相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程彧。
光是陛下保证,他的心还是放不下,必须让程彧,彻底放弃穷兵黩武的想法才行。
谁知,程彧站了起来,也朝着萧九龄拱手一拜。
“我认为唐相说得对,这个时候一下子增加二十万人的兵力,不光会让国内百姓人心惶惶,梁国探知这一点,恐怕也会提前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