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他们也各自找到原来的座处抱腿坐下。
丁翰林不大的眼睛中神采奕奕,他手扶胡须,微笑着扫过在庭院内的所有的秀才。
皆是白袍儒巾的秀才。
“你们刚才做什么就接着做吧,我看着就行了,别这么紧张。”丁翰林见气氛严肃,大家都一本正经,都闭唇不言语,闲的十分寂静。
“丁大人都发话了,你们继续吧。”
马刺史见势说着。
书生们也听从丁翰林的话语,要说什么,摆出轻松的姿态,可是却不知道怎么说,还是十分紧张。
毕竟是翰林学士,五品大官,有些读书生终其一生也无法到达这个位置。
他们都是秀才而已,平日间见过最大的官员莫过于他们城镇的七品芝麻官,县令而已。
这一来就是两位五品大官,刺史于翰林,他们不想紧张,但却控制不了这紧张蔓延身体。
周志十分聪明,他瞄了一眼丁翰林道:“大家,刚才要做的诗词想好了没,要是想好了可以写下,让丁翰林点评。”
周志站立了起来,对丁翰林施礼道:“还请丁大人为我们点评诗词!”
丁翰林拂着胡须,点了点头道:“好,中秋诗会。”
在场的书生都感激看着周志。
这可是在翰林表现的一次机会,要是能给翰林学士留下好映像,那在丁翰林监考的乡试中不就如鱼得水了。
书生们都把纸页铺开,拿起笔枝,点了墨水,用一身的才华写下诗词。
为了文轩阁的玄房四宝。
为了给大人留下好映像。
为了今后的仕途!
他们要把这些年所学的诗经与积攒的才华都运用在今晚的一首只有几十个字的诗上。
杨平安已经吃着,喝着,他没有紧张感,他本就是武人,对这没感觉。
孟然本来就不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什么文房四宝,什么诗词,跟他没关系。
我只想赚钱而已,我要钱途。
刷刷刷地…大多的书生都写了起来。
有的敏捷的很快就写好了,就递给了丁翰林。有的则是写的很难,似在精雕细琢一样,写几个字就停顿下。
不多会很多人就把写好的诗词递给了丁翰林大人。
孟然没有写,而是喝了水酒起来,他不想在仕途上有什么成就,而且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学功底,也就不瞎凑热闹。
大约三刻钟左右,晚风吹来,回旋中庭院中,不见小山中。
这时候大家的诗词也都写好。
值得一提的是,那落笔未定的周平台,被他带来的赵成济外耳边说了话,就刷刷得写了起来。
孟然是注意到了,不细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是赵成济帮他想的诗词,让他写出来的。
本来孟然就明白,这周平台这性格做事能有多少才华,官二代啊,怕是这秀才也是假的,不是用真本事考去,用的也就是后门关系吧。
毕竟周平台他爹是一城之主,府尹六品官。
丁翰林这才把眼前的一摞写诗的纸页仔细的看了起来。
他看了七八篇,纷纷摇头,不用说也知道是写的不行,入不了他的眼,走不进他的心。
不过他拿起了一页纸,这次眼中不满意没了,转而是一抹喜欢之色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他缓缓念出了这句七言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