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随身携带有两件佛门至宝衣钵,其中一件就是木棉袈裟,结果却让佛门分裂。还有一件,就是那个钵,到底去了哪里?怎么会平白无故失踪了呢?
原来是达摩祖师按照佛祖指示,将钵送给了观音菩萨,因为观音菩萨就是大乘佛法的守护神,肩负着整个大乘佛法的兴衰存亡之责。观音菩萨手上的那个净瓶就是由钵变化而来,成为普渡众生的法器。
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于是东土佛门很快就知道了现在佛法在印度面临劫难,佛法重新崛起只能是回到中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把《大乘佛经》从印度转移到中国来。这是佛门最为要紧的工作,整个东土佛门都在为此事出人出力,募集资金。
在这里,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以为电视剧《西游记》里说唐太宗李世民与玄奘关系好,还是结拜兄弟,称玄奘为御弟,就以为唐朝在推崇佛法,那是大错特错。其实,这个时候在唐朝,推崇的是道家,而不是佛家。
玄奘大师西天取经,自始至终就是他一个人在佛门募集资金的支持下,独自踏上西天取经的道路。取经成功之后,因为影响太大,才得到李世民的接见,并对他的崇高精神予以认可和表彰。
因为当年唐高祖李渊为了起兵造反,就攀缘附会,将自家硬扯上是老子李耳的后代,于是唐朝从一开始就是尊崇道教。在武德八年(625年),李渊更是下旨奉道教为国教,并亲到国子监正式宣布三教地位: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
在唐朝的政治上,佛教就这样从一开始就被钦定列为小三,忝陪末座。但这还不是最悲剧的,最悲剧的还是后来在政治上的站队问题。
不晓得当时的和尚们政治智慧是不是真有问题,反正在李世民同其兄长李建成争夺储君之位的斗争中,以法琳为首的佛教竟然拥护李建成,而以王远知为首的道教却坚决支持李世民。
这个王知远,的确非常牛逼。李世民在做秦王的时候,就曾多次得到他的的点化。在和李建成争夺储君的时候,王知远就对李世民说,你将做太平天子,并答应愿率道家弟子全力支持。于是李世民终于坚定了夺权之路,发动了宣武门之变。李世民称帝后,对道家更是推崇备至,不但尊称王知远为护法国师,更在茅山为王知远建造太平观。于是茅山派迅速崛起,最后与终南山全真派、龙虎山天师道三足鼎立。
而随着李建成的被杀,法琳带领佛教弟子支持李建成也就彻底失败,面临清算,在李世民的眼里,这些和尚与乱臣贼子无疑,于是对佛教更不待见。
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佛门又在印度遭遇劫难,佛门如何自保?如何生存?如何从西天取回中国佛法之根《大乘佛经》?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伟大的僧人横空出世,他就是玄奘大师。
玄奘原在成都大慈寺出家,后受观音菩萨点化,知道现在佛门有难,必须要尽快从印度运回《大乘佛经》。于是玄奘毫不犹豫的承担了这项佛教史上最为艰巨的任务,甘愿只身一人前往西天取经。他一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最后成功运回了全部《大乘佛经》,保住了佛门的典藏精华和最后一点血脉。
至于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游记》故事,我只能说,那是人们在向伟大的玄奘大师致敬。至于那么多的女妖精想睡唐僧,那也是为他孤单寂寞的旅途增添一些乐趣而已。
《大乘佛经》取回来后,立刻面临两个重大问题。一个就是翻译问题,当年中国佛法通过尼泊尔,传到印度;释迦牟尼和其弟子就把《大乘佛经》翻译成了梵文,在印度保存了下来;现在《大乘佛经》回到中国,就必须要重新翻译回中文,才能传播。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大乘佛经》取回来了,但佛法怎么弘扬?这又是一个问题。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推广,最后也是死路一条。
玄奘大师精通梵文,于是他就负责在白马寺尽快将经书翻译出来,无暇他顾。至于弘扬佛法的事,则有弟子辩机日常负责。
前面说过,这个时候的政治环境对佛门非常不利,弘扬佛法困难重重。看到这个情况,辩机是心急如焚,他不想让自己的师父玄奘大师一生的心血白费。没有想到,就在辩机绞尽脑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不但断送了他的性命,而且差点断送了整个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