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着想到上次生辰时宁怀南送来乳膏,据说是可以防晒,后来在药铺看到,问了才知道那么一瓶竟要二十两银子。</p>
原本想不明白宁怀南哪里来的这么多银两,知道后来发榜时贴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素如一看,这才知道这银钱从何而来。</p>
原来和仲先生,就是宁怀南!</p>
想着自己和程亦欢抢来的《淮南子》手抄本,素如只觉好笑,亏了亏了。</p>
早知道和仲先生就是自己阿兄,她也不必花那么多银两买下那本《淮南子》了。</p>
宁怀南从不参与京城里文人墨客的宴会,因此在外面不曾留下一点宁家大公子的笔墨,如果只是中举,本也不会暴露身份。</p>
毕竟上榜的举人们也只有前三名才会有机会把文章放出来,而宁怀南中的是“榜眼”,因此“和仲先生”的身份才会暴露。</p>
当今榜眼居然是和仲先生!</p>
此消息一出,京城的文人墨客们对这位榜眼都由心地佩服起来。</p>
他们以为的和仲先生,不说是耄耋之年,起码也应该是知天命了,谁也没料到这只是一个青年人。</p>
一时之间,对于和仲先生这个名号,京城里的声音变得不在同一追捧,而是有褒有贬,有甚者还争论了起来,</p>
毕竟那些迟迟不得志的人们对于年少有为的人,向来充满着嫉妒。</p>
也不知程亦欢知道这个消息,会怎么想?</p>
她宁愿当姑子也不嫁的人,和她奉之为神的人偏偏是同一个人......</p>
程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