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地捕捉到政治风口,迎合上意,也是当状元的重要技能。】</p>
【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海战刚刚结束不久。】</p>
【殿试之时,考试骆成骧于对策中写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即臣发奋忘死之日也!】</p>
【这句话,立马把光绪感动的不要不要的。】</p>
【原本骆成骧是排在第十名,结果,光绪直接大手一挥,钦点了他为状元。】</p>
大明时空位面。</p>
书画大家文徵明看到这。</p>
不禁苦笑连连。</p>
“在文章里阿谀奉承,去迎合上级吗?”</p>
“不过比起之前依照相貌决断前程之事,算是正常了不少。”</p>
“可也依旧不是什么好风气。”</p>
他摇了摇头道。</p>
当年。</p>
他54岁受到举荐入京,任职翰林院。</p>
便是因为看不惯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p>
遂选择了辞官回乡。</p>
“不过这家伙的机遇,倒也是可遇不可求。”</p>
毕竟想要跟皇帝对上脑电波,还得挠到他心中的那块痒处。</p>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
【殿试时间很短,要在这点时间内,想方设法获得皇帝和主考官的好感,长期的准备自然也相当重要。】</p>
【隋唐科举考试倒是不限时间,并且考生还能带蜡烛,熬夜写文章。】</p>
【可宋太祖嫌累,便规定写得越快越好,甚至谁能第一个交卷,就能当状元。】</p>
【当然,这是皇帝亲自阅卷的考试,也没人敢为了抢时间,去瞎写糊弄。】</p>
【就如大宋开宝八年,王嗣宗和赵昌言两人,就同时交了卷。】</p>
【太祖皇帝看了之后,发现两人都写得挺好,于是干脆让他们当场进行摔跤,谁赢了谁就当状元。】</p>
【赵昌言是个秃顶,不巧又戴了顶帽子,被王嗣宗揪着打,半晌后便体力不支摔倒,将状元拱手让人。】</p>
【这充分说明了,王嗣宗平时不但保留了自己当枪手的技能,还时常锻炼身体,并且连头发也保养得当。】</p>
【最后,成功将宋太祖这位武仁皇帝哄开心了,就这么凭借武力当上了状元。】</p>
“这……”</p>
看到这。</p>
历朝历代的文人们,面色复杂。</p>
捧着文章经典寒窗苦读了数十年。</p>
结果最后却要依靠武力,来争抢状元?</p>
这位宋太祖。</p>
对待殿试的决断,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吧!</p>
大汉时空位面。</p>
刘彻看得忍俊不禁。</p>
“摔跤夺状元,这宋太祖也是敢想敢做。”</p>
他依稀记得。</p>
这位皇帝不是搞了个重文抑武的政策吗?</p>
为何评出状元的方式。</p>
却与他所秉持的东西,这般截然相反呢?</p>
【反面例子,就是宋太宗时期的钱易、李庶吉两大才子。】</p>
【当时,宋太宗已经对于写文章速度快、措辞太过华丽等风气相当不满,便决定一改陈疴。】</p>
【省试时,快枪手钱易被直接取消成绩,让慢慢写文的孙何当了状元。】</p>
【钱易的老铁李庶吉,对此很不服气,还与钱易在饭店玩七步成诗的游戏,宋太宗听后震怒。】</p>
【殿试之时,李庶吉又是一马当先,率先交卷,然后就被直接赶出了考场。】</p>
【孙何故才当上状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