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最和蔼可亲的皇叔亲启,</p>
你的大侄子见深亲笔。》</p>
景泰帝看着奏折封面上写的大大小小的字,</p>
脸上露出来姨母般的笑容,</p>
这还真是大侄子的亲自动笔写的,</p>
这歪七扭八的字别人还真的模仿不来。</p>
好久没有大侄子的消息,景泰帝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奏折。</p>
“皇叔吃饭了吗,</p>
大侄子已经搞定郧州的民乱,</p>
这帮人现在对皇叔是感恩戴德的,</p>
他们都向大侄子保证了以后一定老老实实做大明的老百姓,</p>
……………………”</p>
景泰帝看着奏折里朱见深写的乱七八糟的琐事,</p>
比如什么老百姓之间打架这种小事儿都被他写了上了上来,</p>
整个奏折大半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p>
但是景泰帝却一点都没觉得烦,</p>
也不管是不是大朝会,</p>
直接把文武百官丢到一边,</p>
兴致勃勃的把朱见深的奏折来回看了三遍,才心满意足的收了起来。</p>
“这孩子,也不说什么时候回来,</p>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p>
景泰帝收起奏折后,</p>
略带着一些遗憾,</p>
因为朱见深并没有在奏折里提到他什么时候回来。</p>
大侄子远在湖广,</p>
也不知道会不会饿肚子,会不会受冻,</p>
湖广虽然是鱼米之乡,</p>
但是郧州那一片毕竟是穷山恶水,</p>
又刚刚出了乱子,</p>
可别把自己家大侄子饿到了!</p>
景泰帝正在想找谁前去襄阳送点吃食过去的时候,</p>
下面的于谦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伸长的脖子问道:</p>
“陛下,</p>
郧州的民乱已经好了吗,</p>
沂王他是怎么做的,</p>
也没见从京城里调粮食过去啊!</p>
可别是假报战功的。”</p>
景泰帝翻了翻白眼,淡淡的说道:</p>
“沂王只是在襄阳府打土豪,分地主而已!”</p>
“???”</p>
景泰帝话一出,</p>
刚刚竖起耳朵的官员们一个个全都冒出了问号,</p>
打土豪分地主是什么意思?</p>
沂王这是又折腾出了什么幺蛾子了!</p>
就在所有人都在疑惑中的时候,</p>
外面突然传来小太监的禀告声,</p>
“皇爷,有襄阳各级官员联名上奏的奏折到了!”</p>
在众人期盼的眼光中,奏折被送到了御案上,</p>
“胡言乱语,不知所谓!”</p>
景泰帝只是翻看了两下,</p>
然后骂了一句就一下子丢了出去。</p>
“嘶~~”</p>
于谦捡起脚边的奏折,</p>
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了一口凉气,</p>
因为襄阳的官员在奏折里面把沂王朱见深说成了十恶不赦,</p>
不光领兵攻打襄阳城,</p>
襄阳知府王魁和襄阳都指挥佥事周元都被朱见深给杀了,</p>
而且沂王还在襄阳发动了土地改革,</p>
襄阳和其周边的土地全都收归了国有,</p>
只要是可耕种的土地,</p>
不管是老百姓的还是世家大族还是官员的,</p>
通通收到了一个叫襄阳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地方,</p>
然后按比例拿钱,说是到年底会分红。</p>
这期间只要有人敢反对,</p>
沂王朱见深开始查旧账,</p>
只要有一点点蛛丝马迹,</p>
就就会被判处流放之刑,</p>
整个襄阳已经有十几家被流放了,</p>
整个襄阳官场大地震,已经有好多官员被扒了身上的皮赶回老家种地去了。</p>
奏折的后面更是附上了一份血书,无数猩红的指印盖在上面。</p>
于谦一看这东西顿时就麻了,</p>
沂王这已经不算是以前的小折腾了,</p>
这是折腾的天翻地覆,</p>
这是要把襄阳的乡绅士族彻底扫空的节奏啊。</p>
于谦想说点什么,</p>
但是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出来,</p>
上次有个观园在朝中说了沂王朱见深的坏话,</p>
第二天那个官员和他儿媳妇扒灰的事情便印在了那个什么报纸上,弄得全天下的老百姓人尽皆知。</p>
所以现在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敢明着反对沂王朱见深。</p>
于谦正发愁怎么办的时候,旁边有其他的官员伸长脖子过来偷看,</p>
于谦想都没想直接把手里的奏折塞给偷看的人,</p>
这烫手山芋爱谁谁,</p>
反正不能在他于谦手上。</p>
接手的官员刚开始还有些疑惑于少保怎么这么好说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