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令交代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但这事如果真做了,那罗衙役在大明则彻底没有退路了。
吴县令在衙门安排了不少刀斧手,待皇孙朱怡焕等人进到衙门后刀斧手便会伺机而出,取下皇孙头颅。
罗衙役则带着皇孙头颅到北门与吴县令汇合逃亡百顺。
皇孙的头颅则是吴县令在百顺立足的根本。
路上,罗衙役不断衡量着这事的利弊。
自己虽然是百顺人,但罗衙役对百顺和大明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对罗衙役来讲,他只在乎自己日后的发展顺不顺利。
他之所以离开家乡到大明谋求发展,是因为他不看好百顺的未来。
罗衙役预测,只要大明不出大的问题,百顺被大明吞并是迟早的事。
届时,百顺境内的百姓将会因战争遭遇灭顶之灾。
为了防止悲剧落在自己头上,他才顶着风险来到大明要有一个立足之地。
但没想到,吴县令要让他取下大明皇孙头颅,并要与他一起逃回百顺。
如果真这么做了,便意味着,自己这些年来,在大明所做的一切都打水漂了。
但同时,如果能带着皇孙的头颅回到百顺,那回到百顺的他绝对会被百顺朝廷重用,至少不会再是一个小小的衙役。
思索着的罗衙役来到了县衙之外,他找了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向里看去,县衙里还很安静,显然刀斧手们还没动手。
吴县令在走之前留给他们的命令是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否则刀入手们要等待自己的命令才能动手。
如今县衙里这么安静,看来是没等到好机会。
......
县衙内,朱怡焕指挥着整治军正里里外外搜寻着。
“小王爷,县衙里没看见县令。”搜寻了一圈的马树上前回道。
整治军在衙门里发现了许多人,但就是没有发现吴县令。
其实不止没有发现吴县令,在春吉县的衙门之下有一条暗道,暗道里还藏着不少伺机而出的刀斧手,等待着时机。
只是现在,朱怡焕身边跟着整治军,把衙门站的满满当当,他们确实没有机会出来做事。
朱怡焕坐到衙门的大堂之上手指敲击着桌面:
“这家伙难道跑了?”
见整个衙门都没找到吴县令,朱怡焕不由得猜测这个春吉县令是不是跑路了。
“小王爷,我们发现了这个,是孙则安写给吴县令的,但似乎吴县令并没有打开。”
马树递上了一封信。
朱怡焕接过信封,上面确实留着孙则安的名字,而信封也确实没被打开过。
边军将领写给吴欣仁的信他都不打开看一眼,这让朱怡焕觉得吴欣仁更像是跑路了。
朱怡焕拆开信封读起了这封本该写给吴欣仁的信。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孙则安要求吴欣仁在春吉县城多挑些女人送到军营。
信中还催促着吴欣仁迅速行动不得耽搁。
朱怡焕看着这信嘀咕着:“看来这个吴欣仁是真跑路了,就连边军将领发来的信他也不看了。”
朱怡焕估计吴欣仁自己也明白,在京都找人参了自己一本没有成功的后果是什么,这不仅仅是教会的清查问题了。
吴欣仁的跑路,对朱怡焕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原本朱怡焕还想让吴欣仁写信引诱孙则安出来,而现在吴欣仁消失,朱怡焕不清楚二人平时通信的渠道和习惯,引诱孙则安一事便无从谈起。
但孙则安这封信又算是给朱怡焕找到了个接近他的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吴欣仁这次跑路应该是没告诉任何人,孙则安多半也不知道。
所以孙则安应该还等着吴欣仁给自己的军营送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