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 第45章 收复台湾的决策

第45章 收复台湾的决策

荷兰人进入台湾的时间,是1624年。这一年是郑成功出生的那年,也是颜思齐与郑芝龙等人密谋推翻日本幕府未果而逃向台湾岛、并开始了台湾大拓荒的一年。郑芝龙被明政府招安后,他的活动范围渐渐转移到了福建沿海地区,但是对台湾仍然有很强的控制力,荷兰人曾试图打破郑芝龙在远东贸易的垄断地位,但是在料罗湾大海战中,荷兰人遭到空前的惨败。

1644年满清入关后,中国政局陡转直下,郑芝龙降清,被挟持到BJ,为清政府所软禁,在之后几年里,福建的郑军残余势力群龙无首,台湾与郑氏集团的联系渐渐减少。郑成功重振郑氏集团的雄风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与精军的作战上,也未能腾出手解决台湾问题,荷兰人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独霸台湾,并将台湾作为其远东殖民地。

荷兰人在台湾修筑两座坚固的城堡,分别是热兰遮城与普罗文查要塞,后者又称为赤嵌城。荷兰在岛上的驻军一般维持一千人到两千人之间,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武器装备上非常精良。首先荷兰人的大型战船非常厉害,中国人称之为夹板船,每艘夹板船装备有二十五门以上的大炮,火炮威力要比中国军队强;其次荷兰军队基本上都使用欧洲制造最新、最先进的来复枪,而当时无论是郑军还是清军,虽然配备有火器,但两军对决时主要仍然以冷兵器制胜;荷兰人的军事城堡也与中国城池不同,面积不大,但是纯粹的军事用途,非常坚固,一般火炮对之无可奈何。

1652年,台湾爆发郭怀一起义,起义军进攻荷兰据点赤嵌城,但是被装备精良的荷兰人击败,荷兰人大开杀戒,数千名中国同胞死于荷兰人的屠杀。荷兰人怀疑郭怀一起义是郑成功所策划,因而在台湾加派驻兵,并且对郑方来台的船只严格检查,多方刁难。郑成功大怒之下,在1655年,传令沿海各港口以及东西洋贸易国政府,不准与台湾的荷兰人通商,否则将受到郑方的严罚。

经过两年的\\"禁台商令”,使荷兰人吃尽苦头,船只不通,物品不足而导致物价高涨,最后荷兰人受不了。1657年,荷兰驻台军事长官揆一派遣翻译何斌前往思明,向郑成功提出通商请求,并且表示每年愿意交纳给郑成功白银五千银、箭柸十万枝,硫磺千担。

当时由于黄梧投降清廷,并供出郑成功安插在内地的商行,以致于这些商行很多遭到清政府的查抄与破坏,贸易陷入困境,对于荷兰人此时提出通商的请求,郑成功乐得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在南京战役失利后,西南的永历帝、李定国在清军的进逼之下,被迫退入缅甸,全国的抗清形势陷入低潮。虽然郑成功在厦门一役中绝地反击,挫败清军的进攻,但是郑军这支抗清力量何去何从呢?郑成功也焦虑不安。他曾经派遣兵官张光启前往日本请援兵,在此之前,日本幕府曾经派出一支小部队参加郑成功抗清战争,但是伤亡很大,因而幕府大将军拒绝再度出兵,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铜炮、鹿铳、盔甲、倭刀等武器。内无友军、外无援军,加之清廷加紧对厦门岛的封锁,郑成功必须要想方设法扭转困境,突破清军的封锁。

正在郑成功陷入心烦意乱之际,台湾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翻译何斌不期而至,而且带来一张绝对珍贵的台湾地图。

何斌原为郑芝龙的部下,后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翻译,对荷兰人的底细知道得一清二楚。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与暴政,激起他的强烈愤怒,他决心冒险渡海向郑成功献上台湾地图,并说服郑成功攻取台湾。

由于荷兰人岛内的中国人控制很严,何斌想了一个逃离的办法。1661年的除夕夜,正是中国传统喜庆节日,这天晚上到处张灯结彩,鞭炮烟花烘托出节日的气氛,何斌便邀请台湾总督、荷兰人揆一以及其他荷兰高级官员喝酒,暗地里却在附近的海边准备了一艘双帆船。酒席喝到夜半时,何斌估摸已经到了海水快要退潮的时候,他假装肚子疼,跑往厕所,乘荷兰人喝得醉薰薰之机,从后门溜走,然后到了海边,搭上帆船,借着退潮,将船驶向大海,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厦门岛。

到了厦门岛后,何斌当即叩见郑成功,并说道:“台湾沃野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鸡笼、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取退守,真足与满清抗衡也。”

说罢何斌从袖中掏出一张台湾地图,只见台湾之山川地势险要之处,都历历如指掌。何斌又向郑成功陈说台湾百姓受荷兰人统治,不堪其苦,人人思念中国之军队,如果郑成功天威一指,台湾之地唾手可得。

郑成功正在为建立新的基地而苦思冥想,何斌前来一番游说,使他如拔云见日,看到中兴之希望,心中大喜。只见何斌所带来的这张地图,标明荷兰人在台之军事据点,炮台之位置,凭借这张地图,便可以避开荷兰人所修筑的炮台,郑成功看着看着,那种感觉,就象六月天中暑后服了一剂凉茶,沁人心脾、整个人豁然开朗。他站起身上,抚着何斌之背说:“此殆天之使公授予也!自当重报。汝勿扬声,吾自有成算。”他将何斌留在厦门岛内,并且封锁消息,连郑成功麾下的大将也不知晓。

其实郑成功早已有攻台的打算,只是上一年清军倾数省之兵力围攻厦门,兵情紧急,不得不暂且搁置,现在何斌冒死献上台湾地图,并且细述台湾荷兰人之守备情况,这使郑成功得以知己知彼,这样出兵攻台胜算就很大了。

第二天,郑成功召集诸将,正式提出攻取台湾的计划,他对部将们说:“自攻江南一败,清朝欺我孤军势穷,遂会南北舟师合攻。幸赖诸君之力,虽然已败,但恐終不相忘。故每夜徘徊筹画,知附近无可措足;惟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並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恢复中兴,退则可守而无內顾之忧。诸君以为何如?”

郑成功提出攻略台湾,大多数将领都沉默不语了。宣毅后镇将领吴豪站起身来,对郑成功一拱手道:“前日藩主曾以台湾下问,豪已经细稟;非豪之不用命,怎奈砲台利害、水路险恶,纵有奇谋而无所用,虽欲奋勇而不能施,是徒费其力也。”吴豪坚决反对攻取台湾,为什么他敢这样做呢?在郑军将领中,吴豪对台湾情形最为熟悉,他曾多次从台湾经过,见识过荷兰人威力巨大的火炮,以及坚固的防御工事,这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他认为攻取台湾的设想不现实。

还有一些将领虽然没敢象吴豪那样明确表明反对的立场,但还是以委婉的方式表示对征台的担忧,黄廷站起身说道:“台湾地方闻甚广阔,实未曾到,不知情形。如吴豪所陈红毛砲火,果有其名。况船只又无別路可达,若必由砲台前而進,此所谓以兵与敌也。”这时黄廷还不知道郑成功已经获得何斌所献的台湾地图,这份珍贵的地图将可以让郑军在登陆时避开荷兰人的炮台。

郑成功听了吴豪与黄廷的发言后,不以为然地说:“此乃常俗之见耳。”建威伯马信慨然说道:“藩主所虑者,诸岛难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根本,而后壮其枝叶,此乃如始万萬全至计。信,北人也,委实不知。但以人事而论,蜀有高山峻岭,尚可攀藤而上、捲氈而下;吴有铁缆橫江,尚可用火烧断。紅毛虽桀黠,布置周密,岂无别计可破?今乘將士闲暇,不如统一旅前往探望:倘可进取,则並力而攻;如果利害,再作相商,亦未为晚。此信之管见也。”郑成功听罢点了点头称许道:“此乃因時制宜,见机而动之论。”

吴豪仍然不甘心,他又以台湾风土不可、水土多病等为由,反对攻台。参军陈永华发言道:“凡事必先尽之人,而后听之天。宣毅后鎮所言,是身经其地,细陈利害,乃守经之见;亦爱主也,未可为不是。如建威伯之论,大兴舟師前去,审势度時,乘虎虚觑便,此乃行权将略也。试行之以尽人力,悉在藩主裁之。”协理五军戎政杨朝栋也发言支持攻台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