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张思然也一直在考虑重新调配一下队员们的装备,现在心里已经有个主意了,库利克大士是战斗工兵,尤其是在近战突击和巷战中要起大作用,因为无论是室内近战还是巷战,很多时候需要爆破,苏军通过斯大林格勒巷战得出结论—尽量不走门窗,避开敌人设伏设防,选择破墙而入,所以他拿半自动狙击步枪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张思然决定把针头大婶的**沙冲锋枪调给库利克大士用,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沙的作用大得多,而针头大婶就用一支缴获的日军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狙击步枪,真要到了战斗中需要救护伤员的时候,她根本没时间双手持枪射击,可能用勃朗宁HP的机会还更多。
而原本使九九式狙击步枪的孟书何,则换成了库利克大士用的那支G43半自动狙击步枪,因为孟氏父子他们的枪架快射在200米之内,是没有人比他们反应快射得准的,说穿了就是把一般人的立姿无依托射击变成了立姿有依托射击,这射击精度在立姿射击中一下子成倍的提高。孟书何被需要训练使用这G43半自动步枪后,简直爱不释手,现在不用开一枪拉一次枪栓了,不过他对这蔡司4倍瞄准镜不怎么习惯,或者说他对瞄准镜都不怎么习惯,但是九九式狙击步枪的日式4倍瞄准镜是装在枪身左侧的,可以同时用枪上的觇孔瞄准具(三八大盖是立框式缺口瞄准具),立框式缺口瞄准具和觇孔瞄准具的优点都是方便射击移动目标,而瞄准镜由于视场小,打移动目标时稍微反应慢点就容易丢失目标。
雷娜当然不可能为了孟书何这个荒唐的要求就把G43上面的蔡司瞄准镜卸下来,她直愣愣地打着手势告诉孟书何:就用这支枪,自己慢慢练习适应。
现在确定下来:
狙击小组:加莉娜、岩石下士。
第一火力小组:机枪手大熊,掷弹筒手雷娜。组长大熊。
第二火力小组:机枪手孟大石,掷弹筒手兼卫生员针头大婶,组长针头大婶。
尖兵小组:屠刀中士与孟书何,组长屠刀中士。
突击小组:张思然与库利克大士。组长张思然。
第二火力小组的掷弹筒手针头大婶实际上是打酱油的,真打起来有了伤员,她肯定先得顾救治伤员,所以带的两具掷弹筒,当时候她那具看情况交给谁负责使。
同时库利克大士和张思然这个突击小组更应该算成机动小组,库利克大士是那里需要就加强到哪里,张思然则除了需要近战突击的时候外,主要位置还是在指挥整个教导队上面。
那两具反坦克冲锋手枪,屠刀中士负责带了一具,另外一具张思然带着,本来应该交给库利克大士的,但他这个战斗工兵爆破任务重,背包里面很多炸药雷管导火索引爆器,所以只好张思然背着了。
重新编组后,小组成员就要进行一下磨合,把战斗中需要配合的练习一下,张思然看了几遍觉得很满意,就下令出发。
在出发前,对于地下工事的隐蔽工作也下了一番功夫。左边通风口那里倒好解决,大熊和孟大石搬来几块大石头挡在那里,再用小石块和泥土堵住缝隙,看上去依旧是一副已经被炸塌的模样。左边暗堡上面的小洞口,则找了一道铁门挡在里面,然后直接用泥土把整个洞口掩埋起来。当然走的时候也没有忘拿了一些糜烂性毒气弹做成了诡雷,日本兵就算进来也别指望收回地下工事。
2.
对于第816教导队来说。除了张思然和孟氏父子可以采取乔装打扮外,整个教导队采取化装的方式想骗过日伪军警难度很大。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说汉语,而且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很多俄国人。随身又带了这么多长枪。如果人人只是带短枪。可能尝试一下乔装打扮也未尝不可。所以第816教导队人人都是穿着迷彩服头戴钢盔。只是孟氏父子没有德式钢盔,一人头上就戴了一个日军的90钢盔。但是张思然也让他们把鄂伦春猎人的皮袍和狍子头帽子带上了,需要化装侦察的时候用得上,何况他们父子本来就是鄂伦春猎人,都不能说是化装侦察,只能说是去侦察。
东北当时有全国最好最长的铁路线和最长公路线。这对张思然他们来说不大不小算件好事。抗联部队对铁路线主要是进行破坏,要么是爆破,要么是打票车,也就是类似于打劫了。当然要打车上的满铁乘警和押车日军士兵,同时也要抢夺物资收集钱财。所以对于铁路沿线的日军警备部队,重点防范的对象就是客车,至于一般运送煤炭原木之类的货车,抗联是轻易不会打主意的。而且抗联并不会利用铁路线来进行机动,因为他们认为这更有利于日军追击他们,还是躲在深山老林里面更安全。像铁道游击队这种事情,也就是在河北山东这些地方可以发生。恰恰这也给了张思然他们的机会。让他们便于扒车。
张思然他们这次还是专门找运原木和煤炭的货车,这种货车不管是抗联还是胡子都不会打主意。满铁和负责沿铁路进行警备的日军关东军部队检查也松懈的多。但是票车也就是客运列车就不同了。车上必须专门派驻警卫分队配合乘警执勤。当然现在1943年,抗联的活动急剧下降后,日军警备部队的压力也小多了。
这一次长途机动很顺利,因为铁路上近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前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阿尔山这次苏军越境侦察小分队上面,并没有针对铁路线进行特别的大规模警戒。而且张思然他们发现,只要是夜里扒上从阿尔山往北城方向的货运列车,几乎都不会遇上什么问题,因为在夜里是不会进行装卸货物的,所以他们在闷罐车厢里面也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大觉。当然他们还带了三条狗,有动静可以随时发现。
这次他们到白城用了两个晚上,因为扒的第1趟列车中途停车了,又是停在货场里面的,只是在凌晨时分张思然他们才找到机会溜出货场,然后白天就找了一个地方隐蔽歇息。第二天晚上又扒了一列货车,到了离白城不远的地方找上坡路段才跳车。围着城郊绕过白城火车站后,又要找往齐齐哈尔方向的货车。这次找到了之后,中途没停就到了齐齐哈尔。
跳车后又是昼伏夜出,经过整整一夜的徒步行军,才赶到了孟书和嘴里说的蒋家趟子这个地方。在临近蒋家趟子不远的一个山头林子里设下了他们的临时落脚点之后,张思然就带着屠刀中士孟书何以及库利克大士去查看蒋家趟子的地形何防守情况,其它队员就在加莉娜的带领下,对这个小山头周边进行测距标定射界这些,这样就算是日军马上来攻,他们的掷弹筒也能马上进行准确的拦阻射击,因为知道敌人到了下面某一棵大树附近就意味着准确距离是多少米。事先标定好测距准确的参照物,作战的时候反应就要快得多。一般炮兵和重机枪会提前做这个功课。
张思然他们就用望眼镜观察蒋家趟子的情况。在当时的东三省,除了齐齐哈尔以及长春、锦州等几个城市,一般的城市是没有城墙的,至于县城和小镇村落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没有城墙并不等于像蒋家趟子就没有防御措施。
张思然注意到蒋家趟子并不算很大,跟东北一般的小镇子差不多,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蒋家趟子东西两头各有一个检查站。靠西边这头是山里的各处煤矿运煤下来的检查站,由伪满国军那个步兵排负责把守;东边的检查站就是日军步兵分队负责把守。在公路两边的修了两个一人多高的碉堡,枪眼对着公路进蒋家趟子的方向。但是从西边运煤进煤坪的卡车进了西边检查站后,往往是从蒋家趟子北边绕过去,那里有个大煤坪,煤炭还要在那里筛选,动力煤、灰煤要分开,然后才会运往火车站。
这样东西两头的四个小碉堡算是围着整个蒋家趟子,而且围绕整个蒋家趟子还布设了一整圈铁丝网的,也就是出入必须通过检查站。
张思然倒没有想过把蒋家趟子打下来。听孟书何介绍,蒋家趟子外围的守备部队有关东军一个步兵分队和伪满国军一个排,蒋家趟子里面就是九山红所在的伪满警察第三分所,还有一个森林警察队,人数不详,估计不会超过十人。这样算下来,蒋家趟子里外的日伪军警加起来,人数足足有七八十人,又有碉堡工事。他们区区十人,这样强攻不划算。张思然寻思着最好是混进去,把警察第三分所里面的人通通干掉,也就算还了孟氏父子的心愿。据孟书何介绍,蒋家趟子里面倒没有什么工事,但是警察第三分所的房子倒是修得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