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抗战之铁血特工 > 第一百六十六章.战斗分组

第一百六十六章.战斗分组

1.

张思然吃过早饭后,就把除了在峰顶站岗的队员外全部召集起来,给大家讲解这掷弹筒新的使用方法。说起来这掷弹筒大家都发射过三枚掷榴弹的,但是对于能否命中目标都是心中没底,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保持筒身发射角度,现在雷娜这样一改进之后,库利克大士最先进领会到了,因为他会使用迫击炮。其他的队员听张思然一讲解,也就明白了,就是在发射的时候先要调节距离调节钮,把射程确定好,然后就是把两脚架架上后调节角度,直到子弹做的重锤线刚好与那根粗铁丝重合的时候,再把筒身白线对准目标就可以发射了。原理简单使用也还方便,所以大家上手很快,只是看大家的动作快慢与否。张思然讲解完就让大家各自练习,然后他把孟氏父子带到地下工事里面的靶场,检查一下他们射击姿势掌握的怎么样,以及驳壳枪和冲锋枪以及机枪用得怎么样?

一考核,孟书和孟大石两父子都达标了,说起来也简单,鄂伦春人好多从童年时就开始用父辈的枪支射击打猎。这里面玩枪玩得最久的就是孟书何了。只是他们的射击姿势固化严重,之前只会立姿有依托射击,真正据枪瞄准这些基础极其扎实,尤其是射击运动目标反应很快,真的是发现猎物就开枪而且弹无虚发。射击实际上是一通百通的事情,尤其是冲锋枪与步枪的瞄准射击动作差异不大。只有手枪,尤其是驳壳枪这个必须要反复练习,因为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单手持枪射击。不过雷娜也教了他们将右手持驳壳枪的手腕放在左手手腕上面的射击方法,这样射击精度大大提高。

张思然见孟氏父子都已经掌握单兵战术和几种枪械,就开始考虑把他们作为正式的战斗员加入作战小组了,不过还得过另外一道关,就是从老百姓或者猎人到士兵的心理转变第816教导队,自从越境之后增加两人到10个人,但一直没有真正的重新进行战斗编组。原因有两个,一是一路上都在进行战斗和行军,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就是孟书何与孟大石父子虽然有他们做为鄂伦春猎人的长处,但是他们还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士兵,贸贸然的把他们塞进战斗小组,不但起不了作用,还会拖累整个战斗小组的作战配合,不能发扬足够的战斗效能。

要让他们真正融入教导队,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础的单兵技战术。二是做到令行禁止。

不管是电影上还是很多文章中,都说苏军步兵战术简单粗暴,但就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战术更在意士兵的服从命令了。否则的话,你命令士兵迎着mg—42通用机枪的弹雨冲上去,士兵都不敢冲怎么办?苏军就用铁的纪律做到了无条件执行。当然苏军的政工体系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张思然的第816教导队没有政工人员编制,不可能靠政治思想工作让自由散漫在山林里面游猎的两个鄂伦春猎人转变为一个战士。张思然也没打算靠思想工作来改变他们。因为孟氏父子一心替家人族人报仇。对日军和伪满军的刻骨仇恨已经决定了不用说什么为何而战,重要的就是在行动上让他们明白他们是战斗集体中的一员,要与战友互相配合,要接受小组长乃至队长的命令。所以在训练他们掌握单兵和小组战术之后,张思然又专门进行了队列训练。像这种事情对雷娜倒很简单,德国人的机械服从和刻板最适合在队列中体现出来。而象库利克大士这种在军队

里面呆了半辈子的老兵,一切行为举止已经被军队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所以张思然让他好好抓抓队列训练和内务训练。队列训练孟氏父子倒还容易接受,大家都要听长官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嘛。但是对这内务训练,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大家都住在地下工事里面,睡在铁架子双层床上,怎么每天起床后还需要把被子折好,毛巾挂好?

张思然还是给他们两个解释了一下,毕竟孟书何会说汉语,这些内容光靠战斗手语是没办法交流的。

他的办法很简单,先带着孟氏父子看没人住的日本士兵的房间,看看洞壁上的挂钩,那些已经没有主人的白色毛巾现在还整整齐齐地挂在上面。什么话没解释后带回自己的指挥部后,把自己的勃朗宁HP手枪放在桌子上,然后飞快的把它分解成一堆零件。再告诉孟书何:这样的一支枪能不能打仗?

孟书何肯定摇头,又对孟大石解释了几句。

张思然就说:一支枪是由各种不同的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起各自的作用,而这所有的零件必须都组合起来才行。所以作为一个士兵无时无刻都要牢记,军队里面纪律和规范是无处不在的。行走坐卧与穿着都有规章制度,每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上至统兵百万的**将军,下至普通列兵,军装该怎么穿,靴子该怎么擦,床上的被子军毯该怎么折,每个人都必须这样子做,这样才能保证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到一个战争大机器上面的合格螺丝钉。

2.

孟书好听懂了,这是他参加的苏联红军第816教导队的强制规定,哪怕张思然是队长,一样每天早上起来要把被子折起来。

张思然又给他讲:这不仅仅是穿衣戴帽或者整理个人内务的问题,而是要从心理上改变。比如上级喊你执行任务,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先立正!第二件事情就是大声回答:是!

我记得你说仇敌是一股土匪,大家如果单对单,比的是枪法和谁藏得好。但是如果是我们第816教导队10个人对付他们10个人,他们必死无疑。就算他们是20人30人,只要是一盘散沙,结果也不会有任何区别。

对于孟书何和孟大石父子来说,念念不忘的就是替家人和族人报仇。听张思然这样说,孟书何马上就问:队长,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张思然说:等你们成为合格的队员,我们就动手。我不能让我的队伍里拖累大家的队员,我们是一个团队。

孟书何就对孟大石说了几句,然后向张思然表态:队长,我们保证做到一切要求。

张思然要的就是这句话。无论孟氏父子目的是什么,只要他们做到了张思然对第816教导队每一名成员的要求,那他才算真正成为一名队员。

这番谈话之后。孟氏父子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天起床后忙不迭的按照要求折被子,平时也按照内部条例,该立正立正,该报告报告。

现在张思然就要考虑重新进行战斗编组的问题。一开始他把加莉娜和岩石下士这个专职狙击小组拿到一边,第816教导队现在就是一个狙击小组和剩下8名队员。然后又把针头大婶拿到一边。

现在他算是明白了针头大婶的极度重要性。其他的队员牺牲了剩下的队员还在,但是针头大婶要是不在了,剩下的队员受伤后本来可以通过及时救治保住一条命的,可能就因此救治不及时而送命,所以针头大婶要放到一边。

那现在就只剩7个人了。他们随时要带两挺布伦式轻机枪和两具改装过的89式掷弹筒。本来这些都是由双人组成火力小组的,可是第816教导队只有这么多人。把机枪和掷弹筒都算做单兵武器了,换备用枪管和弹匣的事情,都只能由机枪手自己做,掷弹筒手也一样。

张思然决定组建两个火力小组,一个小组的机枪由大熊负责,小组长也由他担任,掷弹筒手就是孟大石,不需要使用掷弹筒的时候,孟大石自然成为大熊的副射手,而不使用机枪只使用掷弹筒的时候,比如射击工事后面的日军,大熊就充任孟大石的副射手;另外一个火力小组的机枪由库利克大士负责并担任小组长,掷弹筒手就是雷娜。

现在就只剩下三个人。屠刀中士和孟书何要组成尖兵,屠刀中士是老侦察兵战斗经验丰富,而孟书何在原始森林里面更容易带路和先于敌人发现对方。

张思然就作为指挥官。

仔细想了一下,这个战斗编组漏洞还是蛮大的。主要是库利克大士作为一个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战斗工兵,他的巷战和室内近战长处就无从发挥,只能遇上这种战斗的时候重新调配了。张思然叹了一口气,人手实在太少还是掰扯不开。因为他们还有两支重要的反坦克冲锋手枪(Sturmpistole)。遇上了关东军的坦克或者装甲车还没有专人对付。要是侦察情报部取消不得与抗联残余力量横向联系的禁令后,张思然就可以找抗联借兵了,多的不说,借上三五人就要好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