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世子妃种田去(上) > page 2

page 2

当年选秀,皇太后见到郁泱的母亲狄氏,曾道:“此女聪明颖慧,气度沉稳,胸襟宽阔,有谋有略,堪为国后。”

这样一个堪为国后的女子,先皇和皇太后将她许给弟弟诚王,这代表了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别说诚王自己。

诚王带着这分自信与认定,从小到大。

谁知一场急病,先皇等不及带军远征的诚王回京,遗诏一下封大皇子平王继位,待诚王平定蛮夷接到消息返京,大事已定。

皇帝深知弟弟禀性更是多方打压,他将弟弟封为亲王后赶回封地,却将他的妻女、儿子留京为质。

这一手,做差了。

倘若当年皇帝让狄氏跟在诚亲王身边,狄氏是个宽怀颖慧的聪明女子,有她在旁多方慰解,也许诚亲王不至于生出反心,但皇帝却害怕把这样一个谋略不输男子的女人留在诚亲王身边,担忧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一个念头、一道圣旨。

当不成皇帝已让诚亲王愤恨难平,如今又逼得他妻离子散、骨肉分隔两地,离开京城那日,诚亲王回首遥望高耸的城门,他暗暗对自己发誓,终有一日铁蹄横扫,他要坐上那张人人仰视的龙椅,要夺回自己的爱妻、子女。

父亲离开那年,郁泱只有一岁,她对父亲没有印象,但她知道母亲与父亲曾经深深相爱。

她用的是“曾经”,曾经夫妻举眉、恩爱非凡,曾经鹣鲽情深、不离不弃,曾经……

母亲说:你爹合该是个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的男人,却被局限在方寸之地,怎能心甘情愿?何况山河多娇,权势动心,他气恨难平哪。

为着一口气,十几年来他招兵训兵、储粮蓄马,在大周朝东北建立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刀墙,只是那堵墙的武器可以对内,也可以向外。

多少年来夫妻离散、骨肉分离,母亲的劝慰在父亲耳里从宽解变成唠叨琐碎,一年一年,春夏交替、秋冬更迭,再浓厚的感情也会被岁月风干,被时光磨碎,慢慢化作齑粉,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五岁那年北疆传来消息,父亲迎娶新妇,那女子姓梅,其父是北疆一霸,家财万贯、权势涛天,梅姨娘美貌青春、号称北疆第一美女,并且……她已为父亲生下儿子。

初初得知这个消息,母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数日过去,再出门时已看不见悲伤痕迹,只是细心敏感的郁泱明白,母亲有什么地方不同了。

从那天起,母亲对他们兄妹的教育有了重大改变。

从小便过目不忘的哥哥习文习武习商,功课从早做到晚,无一刻松懈,而郁泱抛了琴艺书画,专心学农事、医事,他们努力学习哪日身分不再是郡王、郡主,仍然可以生存的所有技能。

说实话,这对郁泱而言有点困难,她是个性格疏懒、得过且过、喜欢广结善缘的老好人,积极进取从来不是她的强项,但为了母亲,那些年她比谁都努力,为了亲人,她向来不吝惜付出。

师傅是外祖父找来的,外祖父还将狄清、狄风、狄明、狄月送给娘,他们武功高强、有谋有略,已经跟着外祖很多年了。这是外祖父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从那之后便对外表明态度与诚亲王府对立,再不登门探视女儿和外孙。

母亲没有为此埋怨,她很清楚不能因为自私而连累亲人。

从此诚亲王府大门深锁,母亲再不带他们兄妹周旋于各家各府之间,她将王府里的奴婢、下人一批批遣走,只留下孙叔一家和无父无母的阿良。

当时哥哥不解地问母亲为何要这么做,对那幕,郁泱印象深刻,母亲没有哭,只是背脊挺得异常笔直。

她口气凝重地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下定决心要造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