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千九百八十斤。”
两个官员,张大了下巴。
满眼不可置信。
这怎么可能?
他们还没见过,能有哪一个粮食。
能够做到亩产近两千斤。
真让人不可思议。
“才一千多斤?”
韩北听见这个数字,有些不满的皱起眉。
虽然换算成现代重量。
一亩土豆,能有两千多斤。
但还是让韩北有些不满意,这可是系统给的种子。
居然连两千斤都没有破?
不过想了一下。
这毕竟是在古代。
都没有化肥这种东西,不然产量或许能破两千多斤。
当然,也可以用农家肥代替。
但那只适合小规模种植。
种的面积大了,肥料没有那么多。
“什么叫才一千多斤?”
那两个官员,听到韩北这不满意的话。
整个人都要石化了。
这还不够?
亩产一千多斤,近两千斤。
都能算的上是神赐好吧。
“一千九百斤,一千九百斤。”
李世民抓起两个半个拳头大的土豆。
整个人抑制不住的颤抖。
一千九百斤,是个什么概念?
这一亩地,都能抵得上关中地区四亩地的水稻产量了。
要知道,关中亩产最多也就五百斤。
这还是风调雨顺,丰收的情况下。
不然还得减少一部分产量。
“居然真的有一千多斤!”
房玄龄也是激动不已。
有了这个数据。
再加上陛下的名声。
这土豆想要在长安城散播出去,应该不会太费力。
“神物,国之重器!”
李世民举起土豆,整个人仰天狂笑。
有了土豆。
他大唐百姓,将不用再像往常一样饿肚子了。
“先生,这土豆一年能种几次?”
李世民看向韩北。
“关中的确的话,一年两次。再往北走,一年一次。至于往南走,极小一部分地区能一年三种,但大部分都是二种。”
韩北沉吟一番,说道。
“播种时间呢?”
“二三月播种,六七月收。第二种,七八月份种,九月底十月份收获。”
“这是一年种两次的,一年一次,基本上是五六月份种,九十月份收。”
韩北将播种时间给说了出来。
基本上和后世的种植时间,差不了多少。
“先生,你这里还有多少土豆?”
李世民从兴奋中回过神来。
朝着韩北问道。
“大概,还剩个几十亩?”
韩北试探的开口道。
说实话,他也没具体统计过。
到底还剩下过多少木土豆没挖。
“几十亩,那便是四五万斤。”
李世民沉思一番。
“先将这些全部挖出来,然后推广到长安城附近,这些地方应该足够了。”
韩北率先开口道。
“既然这样,那边按先生所言。”
李世民点头。
随即便下达了圣旨。
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将这些土豆作为种子。
分发到长安城附近的各个州县。
尽量每个州和县都能领到。
至于其他的地方。
李世民打算先等长安城试点实验过后,再进行推广。
主要是现在种子不够。
这一方面,有了李世民的指令。
韩北也没有再担心。
毕竟大唐日报上面,也会发表。
两者加起来的影响力,足够影响长安城的百姓了。
韩北也有了进一步扩大大唐报社的想法。
没办法。
大唐报社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而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
和韩北商议过后。
直接下令进一步扩大大唐报社的,最好是发展成全国性机构。
从长安城到洛阳。
再由这两处地方,逐渐辐射到大唐各个州县。
对于长安城百姓来说。
每天最大的乐趣,便是看大唐日报。
而随着第二天报纸的发行。
长安城大多数的百姓,也已经知道了河南道和淮南道的救灾情况。
同时上面也说清楚了,此次救灾土豆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什么?!亩产一千九百斤!!”
一个士子念完报纸,顿时惊住了。
旁边的一些农民,听到这话。
也不由惊呆了。
亩产一千九百斤?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他们平时种水稻。
一般也就亩产四百斤的样子。
这一千九百斤,都快抵上五亩地的收成了。
“真的假的?”
“这还能有假?没看到陛下也在场吗,这还是陛下亲自验证过得,一定没有假。”
“就是就是,欺君可是死罪啊。”
一说到这。
不少农民都是兴奋了起来。
亩产一千九百斤啊。
这么高的产量,怎么能不心动。
“公子,快,快继续念下去。”
不少农民催促着那个士子。
那士子低头,看着报纸念道:“自今日起,长安城每家每户,都可派人去官府领取土豆种子,种植土豆。”
农民的眼睛,一下就亮了!
原本他们还想着,只要土豆价格不贵。
还能咬牙买上一点种子去种。
可现在,居然不要钱免费领?
这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