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睁眼就是大唐兵变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兄弟就来砍我

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兄弟就来砍我

“婉儿,帮我穿衣服。”

太平公主对着铜镜捋起发丝,有些伤感的看着里面的倒影。

上官婉儿跪坐在她身侧,动作轻柔地帮她挽起发髻,最后伸出食指挑起一抹胭脂,均匀地抹在太平公主面颊两侧,让她看上去更精神些。

“今日早朝,殿下需要用心。”

这毕竟是那次事情之后,太平公主第一次正式上朝,她明白上官婉儿话里的意思,虽说自己是被王镇推上来的,但若是希望以后能够掌权,就得寻找机会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自古以来,虽然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还有一句话,叫“良禽择木而栖”。

不仅是天子选大臣,臣子也在选自己的天子。

“本宫看了几十年的母亲做事,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天后当年能做的事本宫一样可以做到,她做错的事,本宫只会做得更好。”

太平公主的目光从铜镜上移开,落在上官婉儿脸上。

“你在她身边做了几十年的杂事,接下来,本宫会让你把才干发挥在合理的地方。”

“婉儿,谢殿下厚恩。”

对方习惯性表露出的谦卑,仿佛在服侍昔日的天后。

上官婉儿的态度反倒是让太平公主心里忽地有些不快,她下意识地重复道:“本宫一定会做的比母亲更好!”

......

战争并不是简单的数据运算,有时候赢一场,势力和实力可能都会呈几何倍数的暴涨;而有时候只是输了一场,可能就会引起整个战局的崩盘。

早朝时候,兵部的大臣呈递上了一封北方的紧急奏报——幽州一带的守军上报称奚人和契丹疑似再度形成联盟,意欲趁着大唐内战的时候南下入寇劫掠。

而在不久前,河北部分地方官员私下奏报说河北内部也出了叛党。

这样一来,陕洛一带顷刻间成为了朝廷唯一稳固的防线。

因为河东的雁门关、原州乃至于太原一带,实际上也并非铁板一块,上次由突厥默啜可汗率领的部分外族联军便是从这条路线南下,绕过太原,兵临长安。

“朝廷前不久才从北方撤回十万戍卒,如今战端一开,朝廷就得出尔反尔,重新征调起大量兵卒和钱粮去北方;若是不征调,可能就得眼睁睁看着北方再度遭受胡人铁蹄践踏。”

姚元之看向坐在龙椅上的太平公主,眼里闪过一丝轻蔑。

虽然她已经开始在诏令和口谕中时不时自称“朕”,同时朝堂上大部分人也都开始默认她会是下一任天子,但相比于她的那位母亲,姚元之对如今的太平公主还真没有多少敬畏。

“请殿下下令,准许从河东太原等地抽调援军,从井陉关向东横穿太行山,驰援幽州一带增兵。”

太平公主沉默片刻,淡淡回答道:

“但是看军报所陈内容,契丹和奚人只是虚张声势,未必是想要南下,不过是想诈取些钱财罢了。”

吐蕃和突厥都在最近几年内被大唐干的稀碎,契丹和奚人内部都有血仇,就算外头有利益吸引,他们也未必会放下仇恨一同南下趁火打劫。

太平公主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她默默思索着姚元之的提议,眼里从后者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或是态度。

“但总得做个准备,防止他们临时起意。”姚元之说道。

“张相怎么看?”

张九龄抬头看向她,平静道:“此事暂且不提,臣倒是还想说另一件事。”

太平公主一愣,不等她回答,张九龄便自顾自道。

“近来河南奏称黄河一带河工不堪,再加上已经有洛水暴涨溃堤的前例,疑似黄河即将决口,一旦出事,南方千里将成泽国。”

太平公主沉默不语。

“臣岑羲有本奏。”

中书令岑羲出列,对着上方躬身施礼。

“关中境内,寒冬将临,各县内皆上报称储粮难以为继,一旦冬日闹饥荒,官衙几乎无力赈灾,乞朝廷早日拨粮,安抚百姓。”

“殿下,臣有本奏,工部前年受相王和先帝诏令,将修缮大明宫等殿,如今已经在民间收购木料一百五十三棵,民间商贾索要钱财,请朝廷下令拨付。”

“殿下,国子监的博士祭酒等人先前因为舞弊案受株连,或是免职或是流放,如今国子六学皆无师长,学生终日荒废学业,请朝廷延请大儒,入内授课。”

“殿下......”

“请殿下早做决议!”

“此事唯有殿下吩咐,臣下才敢施为。”

“殿下说笑了,臣等万不敢自作主张行事。”

太平公主一时间焦头烂额,她只觉得以前在公主府里开小朝廷的时候似乎都没如此忙碌。

哪里来的这么多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