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让你看世界,你成了好莱坞之王 > 第161章 纽约时报:中餐馆的盘子洗七次

第161章 纽约时报:中餐馆的盘子洗七次

道格·莫里斯接收到眼神示意,当即身体前倾,敲着桌面说道:“我们只需要知道这首歌,能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能不能赚钱,至于艺术方面的问题,我们手上还有很多的艺术家,他们完全可以承担这一部分。”

“如果只为了赚钱,那必然可以。”西摩·斯坦自然说道。

两人一唱一和,其他人也只好放弃谈论艺术,专门就市场接受度展开了讨论。

最后的会议结果,让莫·奥斯汀十分满意。

大家也给出了很多运作麦当娜的建议。

总之就是要将她打造成潮流风向标,甚至不仅仅是音乐,在时尚、视觉艺术等方面,也要把她打造成标杆。

从这天一起,麦当娜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西摩·斯坦为她联系到了纽约一家视觉时尚工作室,全面负责她的新专辑以及未来巡演的妆造,就连日常出街的妆造也有专门的设计。

根据欧陆舞曲的节拍,麦当娜自己又创作出了两首相同风格的歌曲。

虽然拿给维克多听的时候,他并不是很满意,而且这两首歌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但华纳唱片已经敲定了麦当娜的主打单曲和新专辑的发行时间,因此维克多便帮她修改了一下副歌,同时让最好听的旋律部分多次重复。

“OK,这样听下来会好很多。”

维克多有着后世几十年各种神曲的荼毒,悦耳又洗脑的旋律信手拈来。

“哇哦,这么改我很喜欢。”

麦当娜拿着稿纸,一边哼哼一边扭来扭去,哼完后扑到维克多怀里抱着他一顿乱啃。

西摩·斯坦就站在旁边,对于修改后的这两首歌,也很满意笑道,当即说道:“我马上去找托雷斯和阿瑟,尽早把这两首歌做出来。”

八月下旬。

兰登书屋在北美发行了《沉默的羔羊》。

罗伯特·戈特利布在曼哈顿上东区的一间餐厅里,约了维克多见面。

“现在想约你见一面,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罗伯特笑说,“这本书拖了这么久,总算是发行了。”

“你们在背后肯定做了很多工作。”

《沉默的羔羊》这本书从交稿到发行过去了四个多月,远比维克多之前那些书拖得久,不过他也很好奇是什么原因。

“确实遇到了不小的审查阻力,他们觉得小说中的暴力场景、犯罪和心理变态等敏感问题,实在是描述的过于详细,担心会激发或强化某些读者的暴力倾向,OMG,还是我据理力争,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说服那些老古板们同意发行。”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了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这意味着政府不得无故限制言论或出版物,除非它们涉及明确的法律问题,如诽谤、版权侵犯、淫秽或威胁国家安全的内容。

但在出版社内部,有一套专门的自我审查和市场审查机制。

兰登书屋也不是总编辑罗伯特·戈特利布一个人说了算,他们有一支专门的审查团队,负责评估小说的文学价值、创意表达和对读者的吸引力。

同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文化敏感性,也会影响审查团队的决策,他们会避免发布被认为冒犯或不道德的内容,以维护兰登书屋的品牌形象,避免公众反感。

“原来如此。”

维克多莞尔一笑,“是不是像《哈利·波特》就不会遭遇这样的烦心事?”

“那确实。”罗伯特说道,“对了,正好还有一个消息,《纽约时报》开出一个字100美元的价格,请你在他们的报纸上刊登文章,准确来说应该是邀请‘林恩·李维’,写一些短篇小故事,你考虑考虑?”

“听起来蛮有吸引力的,不过我得有那个时间去写啊!”维克多摇头笑道。

“先别着急拒绝,如果你有想法的时候,或者随手写了一些东西,尽管可以跟我联系。”

“我考虑考虑。”

维克多也只是随口一说,当然没有想过写什么短篇文章。

然而,就在俩人吃饭过程中,切牛排的时候看着面前的盘子,突然间福灵心至,想到了一篇前世在《意林》上看到的毒鸡汤——

一个人留学生在日本的餐馆打工,盘子要洗七次,结果自己偷懒少洗了几次,很快就被发现并开除了。

这篇毒鸡汤影响了几代人,如果把它反过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呢?

维克多忍不住想笑,抬头看着罗伯特问道:“如果不使用林恩·李维这个笔名的话,你可以帮我在《纽约时报》上投稿吗?”

“当然可以。”

罗伯特说,“《纽约时报》的总编辑和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如果不使用这个笔名,或许价格就没这个高了,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本名,维克多·杜邦。”

“钱不是问题,我也不在乎他们给多少钱。”维克多当即说道,“我重新换个笔名,到时候你帮我想吧,但不能跟我的本名和林恩·李维这个笔名有任何的重合。”

“你是打算给他们写了?”罗伯特惊喜的说道。

“是。”

维克多现在满脑子都在构思如何写这篇文章,骨架还是原来的毒鸡汤结构,但皮得换一换。

晚上回到家。

维克多拿出了笔和稿纸开始书写,因为有部分原创内容,以至于他删删写写用了两三个小时,才敲掉了这篇毒鸡汤。

文章的前半段,维克多讲了一个在美国唐人街打工的日本留学生,发现餐馆后厨要求盘子都洗七次,抱着疑惑询问老板得知,这是华人餐馆的传统,也是华夏餐饮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食品安全和卫生是基本要求,也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关键。

然而为了偷懒,他将清洗次数缩减到了五次,结果一起打工的其他学生发现此事,都选择与他渐渐疏远。

这名日本留学生并没有因此认识错误,反而沾沾自喜,在没被发现的情况下又偷偷减少到了三次。

但这一次上帝没有眷顾他,检查人员利用检查出了他偷懒的事实,并在老板面前对他进行了举报,面对日本留学生的振振有词,老板只是淡淡的告诉他:“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

之后为了生计,这名日本留学生不得不继续去其他餐馆打工,结果纷纷被拒,甚至被房东赶了出去,因为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亚裔留学生的名声,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通过这件事,这名日本留学生意识到了勤奋和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有多么的重要,还有细节定成败,最终靠着此次错误学习到了很多。

“呼!”

维克多吹了一下油墨未干的稿纸,再重新阅读一遍,十分的满意。

接着使用打字机,噼里啪啦的写下了最终版本。

隔日上午。

维克多亲自跑了一趟兰登书屋,将这篇文章摆在了罗伯特的办公桌上。

“你不会是连夜写的吧?”

罗伯特惊讶的看着这批文章,虽然短短数千字,但行文流畅,立意也很好,而且他还没察觉这是毒鸡汤。

“东方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现在中美正是蜜月期,罗伯特也早想有机会去东方看看了,在读完维克多这篇文章后,这种想法越发强烈。

“是的,我有几个华人朋友,也有朋友在那边留学,这都是他们亲口告诉我的。”

维克多信誓旦旦的说道,“根据他们的反馈,我写出了这篇文章。”

“嗯。”

罗伯特又看了几遍,将稿纸收进了抽屉,“我会把它转交给A. M.罗森塔尔,等发表之后我再联系你。”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是《纽约时报》时任总编辑,他从77年开始担任这一职务,非常重视深度报道和调查新闻。

维克多眼皮不禁跳了跳,这家伙应该不会固执的亲自去唐人街的中餐馆考察吧?

事实上,罗森塔尔压根没有这个想法,他收到维克多的文章后,也只是当做一篇心灵鸡汤。

而且是亚裔学生的故事,又发生在唐人街中餐馆,没有涉及到白人的名誉,所以他也不太在乎,于是认为这篇文章可以见报。

不过,在见报之前,他还是希望“林恩·李维”能够用自己的名字,写一篇短篇小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