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图强的事情办完了,青青和弟弟也打算回沈阳了。
回到家,青青和爸爸说了这件事。
她本以为爸爸可能会留他们在这边住上几天,没想到爸爸提都没提。
看到爸爸淡然的样子,青青也不想再说什么了,转身跟弟弟收拾一下要往沈阳带的东西。
青青第一个想往沈阳带的是妈妈的那几本书。
那些书是妈妈旧时和朋友们一起读的,已经留了好些年。
虽说纸页已经发黄,但重感情的妈妈仍旧舍不得扔掉。
上次跟着姐姐到沈阳时,妈妈本想把书本带上,可当时情况紧急,她已经带了不少东西,那些书本她实在拿不动了。
到沈阳后,妈妈一直很自责,总是和青青说忘拿书的事,言语中充满了不舍和愧疚。
所以这次青青回图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这些书。
办完事回到家后,青青怎么找都找不到妈妈的书,于是她只能问爸爸。
爸爸告诉她,那些书已经被她扔掉了,青青问扔到哪里去了,爸爸说“不知道,早就忘了”
青青知道,爸爸这话只是搪塞她,可她也没办法。
这次回图强,她本不想多待,何况她还没找到正式的工作呢,就这么一直在这边耗着,对她没有任何好处。
书既然找不到就算了,要是妈妈问起的话,到时候另买一批给她吧。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青青也想带点儿自己的纪念品离开,可翻了翻,屋里已经不剩什么东西了。
还没等青青她们提出拿些东西上火车,爸爸这边就开口了。
他直接了当地让青青和弟弟拿东西走,还补充说,以后就别回来了。
这话乍听起来很伤人,可谁也没反驳一句,都默默地装起了行李。
这次青青和弟弟装了不少东西回沈阳,大到dvd机,小到针头线脑,都被青青他们细心地装进了袋子里。
害怕车上的颠簸会磕到机器,青青还细心地用被子把每个电器包好。
最后出发时,他们已经装了整整三个大包,还不算她们两个的书包。
临离开家时,青青把屋子从里到外都转了一转,好好地看看这个她生活了十多年的家。
就这么一走,以后这个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
火车是半夜十一点多的,晚上九点多,爸爸就给小侯打了电话,让他拉着青青和弟弟去火车站。
就在青青装车时,她猛地想起仓房里还有妈妈之前晾晒的干菜,豆角丝、豆角干、蕨菜干......这些都是妈妈给她们准备的。
虽说费点事儿,可每次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妈妈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来不及多想,青青马上冲进仓房,以最快的速度收了一些干菜出来。
她想妈妈肯定会挂念这些吃的,因为这和外面卖的根本不是一个味儿。
这次离家,爸爸并没有跟着送送青青和弟弟,他甚至都没出门,只是打了个电话帮女儿、儿子叫了个车,其它的一概不理。
一场父女、父子,没想到爸爸竟这样狠心。
坐在车上,青青那颗心还没有完全平复,所以就一直呆呆地望向窗外,不想说话。
弟弟此时的心情估计也和她差不多,他虽说没发呆,可脸上凝重的表情也足以说明了一切。
这次回图强真有点儿让人泄气,更令人伤心。
说不上是为什么,青青觉得爸爸已经变成了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人了。
从小青青就知道爸爸的脾气不好,也亲眼见过爸爸家暴妈妈、往死里打姐姐的事。
可是因为爸爸从没动她一个手指头,所以在青青的心里,对爸爸虽说有一些害怕,但也有发自内心的爱。
以前上学时,爸爸不论多么早,总是要亲自送她上车回校园。
那些日子里,青青跟在爸爸的身后,心中一边念着爸爸对自己的好,一边不断思索着,怎样才能让爸爸好好地安下心去过日子。
想着想着,青青终于鼓足勇气劝了爸爸。
爸爸虽然嘴硬没有答应,可青青后来听妈妈说他其实很有触动,以至于爸爸还把青青劝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讲给妈妈听。
那时妈妈总和青青说,让她多劝劝爸爸,在这个家里,如果爸爸愿意好好过日子,那家里会变好的。
这一点妈妈知道,青青也知道。
可青青到底没能把爸爸劝好。
他虽说对青青的懂事有了触动,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没办法在一朝一夕间就完完全全地改掉的。
爸爸在平静了几天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自从读高中以来,青青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姐姐和弟弟也是一样,所以每年的春节成了全家唯一一次能团圆的时候。
也许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也许是爸爸自己内心的转变,那时的春节,爸爸不但不吵架,反而还跟着妈妈屋内屋外地忙活,这让大家都很欣喜。
过完了春节,青青等几个人又开始踏上新的旅途。
他们离开后,家里是什么样子,青青不知道,但从妈妈的描述看,平常的日子过起来是很难的。
一个春节,虽说过得热闹又和谐,可也把家差不多掏空了。
据妈妈说,过了春节,家里差不多天天吃土豆、白菜,省吃俭用,不敢再多花一分钱。
对此,青青觉得很惭愧,可妈妈却不在乎,只要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着,她就知足了。
那时青青觉得爸爸虽然不那么称职,可到底还是爸爸,有他在家时,家里虽说不那么安宁,但有总比没有强。
有了爸爸、妈妈,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
但经过这次的会面后,青青对爸爸的印象直接拉到了谷底。
她起初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冷酷无情。
后来听说他要和别的女人结婚,心中才慢慢地明白,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这些孩子已经成了爸爸的拖累了。
他恨不得甩的远远的才好。
这也解释了他对青青们的不理不睬。
车没过多久就停在了火车站前。
下了车,青青就忙着背行李去候车室,这时司机小侯赶忙叫住了她,要她把100元车费付上。
起初青青以为自己听错了,并不想付,直到小侯给爸爸拨去了电话,她才不得不信。
电话那端,青青清楚地听到爸爸要青青他们自己交钱的话,那一刻她好失望。
失望归失望,最后她还是交了车费,然后就拿着行李跟着弟弟往候车室那边走了。
在车上,爸爸打来一个电话,说舅舅没了,青青一想,舅舅今年才61岁,这种事真让人难以置信。
等回到沈阳,妈妈告诉青青这件事是真的,因为已经有别人告诉她了。
舅舅其实是个特别好的人,可却没活的很久,真是让人遗憾。
从小青青就知道爸爸的脾气不好,也亲眼见过爸爸家暴妈妈、往死里打姐姐的事。
可是因为爸爸从没动她一个手指头,所以在青青的心里,对爸爸虽说有一些害怕,但也有发自内心的爱。
以前上学时,爸爸不论多么早,总是要亲自送她上车回校园。
那些日子里,青青跟在爸爸的身后,心中一边念着爸爸对自己的好,一边不断思索着,怎样才能让爸爸好好地安下心去过日子。
想着想着,青青终于鼓足勇气劝了爸爸。
爸爸虽然嘴硬没有答应,可青青后来听妈妈说他其实很有触动,以至于爸爸还把青青劝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讲给妈妈听。
那时妈妈总和青青说,让她多劝劝爸爸,在这个家里,如果爸爸愿意好好过日子,那家里会变好的。
这一点妈妈知道,青青也知道。
可青青到底没能把爸爸劝好。
他虽说对青青的懂事有了触动,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没办法在一朝一夕间就完完全全地改掉的。
爸爸在平静了几天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自从读高中以来,青青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姐姐和弟弟也是一样,所以每年的春节成了全家唯一一次能团圆的时候。
也许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也许是爸爸自己内心的转变,那时的春节,爸爸不但不吵架,反而还跟着妈妈屋内屋外地忙活,这让大家都很欣喜。
过完了春节,青青等几个人又开始踏上新的旅途。
他们离开后,家里是什么样子,青青不知道,但从妈妈的描述看,平常的日子过起来是很难的。
一个春节,虽说过得热闹又和谐,可也把家差不多掏空了。
据妈妈说,过了春节,家里差不多天天吃土豆、白菜,省吃俭用,不敢再多花一分钱。
对此,青青觉得很惭愧,可妈妈却不在乎,只要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着,她就知足了。
那时青青觉得爸爸虽然不那么称职,可到底还是爸爸,有他在家时,家里虽说不那么安宁,但有总比没有强。
有了爸爸、妈妈,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
但经过这次的会面后,青青对爸爸的印象直接拉到了谷底。
她起初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冷酷无情。
后来听说他要和别的女人结婚,心中才慢慢地明白,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这些孩子已经成了爸爸的拖累了。
他恨不得甩的远远的才好。
这也解释了他对青青们的不理不睬。
车没过多久就停在了火车站前。
下了车,青青就忙着背行李去候车室,这时司机小侯赶忙叫住了她,要她把100元车费付上。
起初青青以为自己听错了,并不想付,直到小侯给爸爸拨去了电话,她才不得不信。
电话那端,青青清楚地听到爸爸要青青他们自己交钱的话,那一刻她好失望。
失望归失望,最后她还是交了车费,然后就拿着行李跟着弟弟往候车室那边走了。
在车上,爸爸打来一个电话,说舅舅没了,青青一想,舅舅今年才61岁,这种事真让人难以置信。
等回到沈阳,妈妈告诉青青这件事是真的,因为已经有别人告诉她了。
舅舅其实是个特别好的人,可却没活的很久,真是让人遗憾。
从小青青就知道爸爸的脾气不好,也亲眼见过爸爸家暴妈妈、往死里打姐姐的事。
可是因为爸爸从没动她一个手指头,所以在青青的心里,对爸爸虽说有一些害怕,但也有发自内心的爱。
以前上学时,爸爸不论多么早,总是要亲自送她上车回校园。
那些日子里,青青跟在爸爸的身后,心中一边念着爸爸对自己的好,一边不断思索着,怎样才能让爸爸好好地安下心去过日子。
想着想着,青青终于鼓足勇气劝了爸爸。
爸爸虽然嘴硬没有答应,可青青后来听妈妈说他其实很有触动,以至于爸爸还把青青劝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讲给妈妈听。
那时妈妈总和青青说,让她多劝劝爸爸,在这个家里,如果爸爸愿意好好过日子,那家里会变好的。
这一点妈妈知道,青青也知道。
可青青到底没能把爸爸劝好。
他虽说对青青的懂事有了触动,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没办法在一朝一夕间就完完全全地改掉的。
爸爸在平静了几天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自从读高中以来,青青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姐姐和弟弟也是一样,所以每年的春节成了全家唯一一次能团圆的时候。
也许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也许是爸爸自己内心的转变,那时的春节,爸爸不但不吵架,反而还跟着妈妈屋内屋外地忙活,这让大家都很欣喜。
过完了春节,青青等几个人又开始踏上新的旅途。
他们离开后,家里是什么样子,青青不知道,但从妈妈的描述看,平常的日子过起来是很难的。
一个春节,虽说过得热闹又和谐,可也把家差不多掏空了。
据妈妈说,过了春节,家里差不多天天吃土豆、白菜,省吃俭用,不敢再多花一分钱。
对此,青青觉得很惭愧,可妈妈却不在乎,只要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着,她就知足了。
那时青青觉得爸爸虽然不那么称职,可到底还是爸爸,有他在家时,家里虽说不那么安宁,但有总比没有强。
有了爸爸、妈妈,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
但经过这次的会面后,青青对爸爸的印象直接拉到了谷底。
她起初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冷酷无情。
后来听说他要和别的女人结婚,心中才慢慢地明白,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这些孩子已经成了爸爸的拖累了。
他恨不得甩的远远的才好。
这也解释了他对青青们的不理不睬。
车没过多久就停在了火车站前。
下了车,青青就忙着背行李去候车室,这时司机小侯赶忙叫住了她,要她把100元车费付上。
起初青青以为自己听错了,并不想付,直到小侯给爸爸拨去了电话,她才不得不信。
电话那端,青青清楚地听到爸爸要青青他们自己交钱的话,那一刻她好失望。
失望归失望,最后她还是交了车费,然后就拿着行李跟着弟弟往候车室那边走了。
在车上,爸爸打来一个电话,说舅舅没了,青青一想,舅舅今年才61岁,这种事真让人难以置信。
等回到沈阳,妈妈告诉青青这件事是真的,因为已经有别人告诉她了。
舅舅其实是个特别好的人,可却没活的很久,真是让人遗憾。
从小青青就知道爸爸的脾气不好,也亲眼见过爸爸家暴妈妈、往死里打姐姐的事。
可是因为爸爸从没动她一个手指头,所以在青青的心里,对爸爸虽说有一些害怕,但也有发自内心的爱。
以前上学时,爸爸不论多么早,总是要亲自送她上车回校园。
那些日子里,青青跟在爸爸的身后,心中一边念着爸爸对自己的好,一边不断思索着,怎样才能让爸爸好好地安下心去过日子。
想着想着,青青终于鼓足勇气劝了爸爸。
爸爸虽然嘴硬没有答应,可青青后来听妈妈说他其实很有触动,以至于爸爸还把青青劝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讲给妈妈听。
那时妈妈总和青青说,让她多劝劝爸爸,在这个家里,如果爸爸愿意好好过日子,那家里会变好的。
这一点妈妈知道,青青也知道。
可青青到底没能把爸爸劝好。
他虽说对青青的懂事有了触动,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没办法在一朝一夕间就完完全全地改掉的。
爸爸在平静了几天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自从读高中以来,青青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姐姐和弟弟也是一样,所以每年的春节成了全家唯一一次能团圆的时候。
也许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也许是爸爸自己内心的转变,那时的春节,爸爸不但不吵架,反而还跟着妈妈屋内屋外地忙活,这让大家都很欣喜。
过完了春节,青青等几个人又开始踏上新的旅途。
他们离开后,家里是什么样子,青青不知道,但从妈妈的描述看,平常的日子过起来是很难的。
一个春节,虽说过得热闹又和谐,可也把家差不多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