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曦儿爱吃,讲究吃,还能在吃这一块寻思出挣钱的法子来,这也是本事哪!”孙氏由衷赞道。
“可不就嘛!”孙玉霞也道:“对了,曦儿,你上回跟我说,熬年糖得提早跟你说。你爹娘说了,咱家今日把年豆腐给打出来,明个熬年糖,你又啥点子这会子赶紧说!”
熬年糖啊?锦曦眼前一亮,激动的搓起手来。
这个时代的人们物资缺乏,尤其是在这样的小山村里,基本上一年到头也没啥零嘴。于是,每年腊月,家家户户,或多或少,豆腐不打,也要为家里的孩子们,做上一锅糖。
这糖不是蔗糖,而是用小麦做成的麦芽糖,成型的时候,是哑黄色的一大圈,就像一只厚厚实实的大月饼似的,很厚实坚硬,上面撒上一点点红薯粉保持干燥,要吃的时候,拿小锤子捶下一角,就够小孩子们舔上好一阵子的了,又甜又奈吃。
家境好一些的人家,会在此基础上改良,做些爆米糖给孩子打牙祭,正月里走亲访友,爆米糖也是一道增色的零嘴吃食呢。
“娘,小姨,你们先忙着,我这就去准备明个做糖的料子!”锦曦说完,扭身出了灶房。
锦曦花了小半日的功夫,把做糖的料子给准备妥当。爆小米,筛芝麻,剥花生,忙得不亦乐乎。
翌日。腊月二十一,梁愈忠和孙氏她们,一大早就起床压小麦,后又把压出来的麦芽浆倒入大锅里,用硬火旺柴可劲儿的熬,锅里的麦芽浆熬的咕噜咕噜作响。
孙氏隔一会就会捞一点出来,倒入锅台上那只盛了冷水的小碗里,查看那麦芽浆能不能成型。
就这样一直反复着熬煮,直到下昼,里面的大锅里。那鼓起的气泡,大的跟小儿拳头差不多大,已经不能称之为液体了。而是一种极具黏稠性的半糊状东西。
锅里飘出一股特殊的香甜气味,还夹杂着一点点的焦糊味,这个时候,孙氏再捞出一朵糊糊放入清水的碗里,顷刻间那糊糊就凝固成一块黄褐色的固体。
“火候可算到了!”孙氏道。又捞了几朵糊糊甩入冷水里,拿出之前那块,伴随着一生清脆的嘎嘣声,那块麦芽糖碎裂成两半,孙氏把一块给了锦曦另一块给了锦柔。
锦曦品尝着口中那甜甜的糖,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正纯天然,百分百的麦芽糖啊……
“曦儿,要拌糖了。要做些啥口味的?轮到你上阵了!”孙玉霞咯咯笑道,和孙氏一起从里面大锅里,舀出一半的糖糊糊到小锅里,嘎婆在下面一人照料两口锅。
“好嘞,早已准备好了!”锦曦应道。小跑着出了灶房,不一会就端来了她准备好的料子。
“里面大锅做爆米糖。外面小锅做芝麻花生糖!”锦曦道。
孙氏和孙玉霞两人各取了一种,倒入各自照料的大小锅里,双臂执着木柄,用尽大力将糖糊糊和那些撒入的料子搅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