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骷髅头骨虽然已经有所残缺,但是绝对是人类头骨,在文化所工作了那么多年左登峰这点基本常识还是有的,但是这只头骨实在是太大了,人类不可能长出这么大的脑袋来。
不过这只骷髅头的大小却与那把巨大的石斧相吻合,长有这个头骨的人绝对可以使得动那把巨大的石斧。众所周知,制造并使用工具是人类与猿类的最大区别,这把巨大的石斧又反过来佐证了使用它的是一个人。所以左登峰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身高接近三米的巨人。
离开了眼前这间屋子,左登峰又去了另外两间尚未倒塌的石屋,那两间屋子并没有被蟒蛇和动物盘踞,已经长满了杂草。在另外两间屋子里左登峰再次发现了两把巨斧和大量石质盒子,样式与巨蟒所在房间的石盒样式相同。此外,左登峰在这两间屋子的内壁上也发现了石斧砍剁的痕迹。
石厘和石盒所用的石头材质与建造房屋的石料是一样的,而石匣上的石质把手并不大,这就说明这里先前住着的人体型与常人无异,如此一来,答案就明朗了:多年以前这里发生过战争,巨人是入侵者。
此外,石斧的打磨明显比石匣要粗糙,这就表明巨人的文明程度不如庸国的这些守卫,这些巨人虽然力大无穷却相对笨拙,不然的话不会在房间里留下那么多斧痕。
而住在这里的庸国守卫也并不是善类,他们虽然形体没有巨人那么庞大,却让入侵的巨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三把巨斧无疑就是入侵者死后留下的。
这里四处可见的石匣和石盒个头都不大,里面先前都装过小型动物和昆虫,这么多动物和昆虫自然不是被养着玩的,它们体型小,不足以撕咬敌人,但是它们肯定有用,既然不能咬人,那作用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它们极有可能有毒,也就是说庸国的守卫很有可能是用毒的高手。
时至此刻,左登峰终于明白为什么遇到的这两座庸国城池要建造十五米高的城墙了,他们是用来防御巨人的。
好不容易在山中找到了一点儿三千年前遗留下的线索,左登峰自然不会轻易忽略,他还要继续分析,不过这次他没有思考多长时间就想到了三千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就是北面的卢国入侵了庸国,那些巨人是卢国派出来的。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分析,是因为从商周时期之后,这片区域就没有再出现过国家,所以这些遗迹一定是庸国留下的,而卢国在庸国的东北,当时也只有它有实力跟庸国抗衡,如果发动战争,这里就是前线,因此这里遗留了大量战争遗迹。至于西南方位的那处城池,虽然损坏得极为严重,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是被人为破坏的,而那条美女蛇的存在也佐证了这一点,如果那里真的遭到了攻击,它一定最先倒霉,那么奇怪的东西,让谁啾见了也得给它来上一下子。
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卢和庸并不能算国家,确切地说只能算比较大的部落,他们是当年跟随姜子牙东征商王朝的八大部落中的两个。对原本是战友的双方如何变成了敌人左登峰并不关心,他要做的就是从这处战争的遗迹中找到对他有用的线索,而今他已经找到了,有用的线索有两条:
第一,位于湖南地区的庸国人擅长用毒,位于湖北地区的卢国人体型巨大,在这里他要提防毒物,到了湖北他有可能遇到巨人。这条线索分析到这里还不能算完,左登峰又往深处想了一步,那就是庸国和卢国都有异于常人的本领,那剩下的六个部落也极有可能不是普通人,他们很可能也有着某种过人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姜子牙在出征祭文《牧誓》中点他们的名字,如果单凭几只动物就被点名夸奖,好像有点小题大做。
第二,相邻的两个部落之间可能都不会很友好,就拿眼前的庸国和卢国来说,他们的境内分别有着一只阳性的金猴和阴性的金鸡,这两只能够影响地气的动物一阴一阳,它们的存在首先影响地气,地气随之影响该地区居民的性格,两处不同的地气令得两处居民性格截然相反,这一阴一阳可不能当一男一女来理解,得当成一水一火来看待,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极有可能有着激烈的矛盾,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左登峰将思绪理顺,十三也耍够回来了,左登峰并没有急着离开,此时天色已晚,他想好好休息一下,蟒蛇体寒,它待过的地方没有蚊虫。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左登峰再度带着十三西行,寻找当年困住猴子的阵法。
人的运气有好有坏,运气好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现线索,运气坏的时候十天半个月都没有发现。山中湿气重,左登峰的袍子和鞋子几乎就没有干过,他是在北方长大的,皮肤受不了这里恶劣的环境,虽然体内运转的灵气可以抵御湿气,但皮肤上还是起了大量疹子,疹子遇到湿气更痒。
身体上的痛苦左登峰可以忍受,但是每天寻找无果带来的失望令他越来越烦躁。夏季雨多,左登峰讨厌下雨,因为下雨会加重湿气,耽误他的寻找,但是他又祈盼着下雨,近几日他都没有找到能够饮用的水源,只能等着下雨靠雨水解渴。
整整一个月后的晚上,左登峰终于看到了大片的古城遗迹,这座城池的地势极为奇特,西北两侧都是悬崖峭壁,面积是先前所见城池的五倍大小,不过由于两面都是峭壁,山风很大,城中的建筑已经全部风化倒塌了,山风大的地方树木就稀朗,城中散落的大量石块表明了这里先前有过很多大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