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谁家有钱,拳头就最硬,加上之前周振的身边,这些村民更不敢招惹人家。
“走吧!”
周家的村民慢慢散开,这次过来县城,是来买卖东西,不是闲得慌来看热闹。
“周振,我刚刚见到村里的人!”
蔡小雨是店里流动岗位,包子快卖完就回厨房,客人多就到门口帮忙。
刚刚在给客人打包时候,见到门口有一些熟悉人影,仔细一看是周家村的村民。
“没事,不要管他们。”
之前躲躲藏藏钓鱼,为了存初始资金。
现在自己是开包子店,他们有本事也开,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要是在后世,这都能省去一笔宣传费用。
“闺女,给打包五个肉包,四个虾仁,还有六个菜包!”
一位大爷,慢悠悠从椅子上起来,手抚摸着肚子,他吃撑了,四个肉包,加上一大海碗瘦肉粥,不要说老年人,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没这饭量。
“大爷,你刚刚吃这么多,还要打包,能吃的完?”
在饭店里用餐,还有一个小小特权,那就是吃饱之后还能打包,不需要排队。
听到大爷的话,队伍中的客人,立马有意见了,眼看就要到自己,前面又多出一人。
“你管我,我买回去放在家里不行!”
大爷狠狠瞪了小伙子一眼,双手支撑着腰,站在队伍边上。
“要不是粥带不走,我也要几碗,算了,明天带几个铁饭盒过来。”
八十年代,还没有一次性饭盒之类,连包子都需要用纸打包,至于粥汤之类,打包还真是一个问题。
如果想要打,只能跟这位大爷说的一样,自己带饭盒过来。
“大爷,一共三块六毛,这是你的包子。”
杨玥心算的很快,把包好的包子递过去。
“不错,这小姑娘很机灵!”
夸奖了杨玥一句,大爷心满意足提着包子离开,留下一些有怨气的客人。
一些新加入队伍的客人,见到这场景,心里纷纷期待起来,这包子该有多好,才会带走这么多。
“小姑娘,给我来三个猪肉包子!”
“好的,大妈,请拿好,一共九毛钱!”
...
“老板娘,还是虾仁好吃,我一家人都喜欢吃,今天又得破费了,给我来六个!”
...
“我吃不起,来个菜包!”
渐渐的,杨玥摸出规律,不再像之前那样手忙脚乱,每一个客人要的都记在心里。
这些客人,有些买到之后,转身离开,还有一些,见到店里站不下,走到门口,拆开包装,直接吃起来。
这些新的客户,一致都给出好评,朝着正在忙碌杨玥竖起大拇指。
周边的商铺,见到这种场景,一个个连生意都不做,站在自己门口看热闹,并幻想这些客人,要是他们的,那该有多好。
一家刚开张包子铺,第二天就出现这种情况,其中就有李记包子店的员工。
见到这场景,急忙跑回去找老板,这可关乎到他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