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 第121章 22

第121章 22

明玉也没多花什么心思,照旧开了府里的一个小院子将人挪进去就是了,和胤祯成婚十六年,弘明都快到成婚的年纪了,现在又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候,每天忙着应对康熙的考问都来不及,胤祯就算有那个心,忙碌一天之后也没那个精力,哪怕为了表一表自己的纯孝之心,也不会在这时候弄出孩子来。

所以,对这两个新人明玉并没有像前面那两个那么重视。

而康熙,现在估计也没有那个精力关注皇子们的内宅了,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要把持住前朝后宫已经是用尽心力了,况且在他看来,男人嘛,能坐拥天下哪里还愿意只对着一个女人?他那个情圣父亲对董鄂妃再好,还不是和其他嫔妃生了他们兄弟姐妹好几个?

而且后宫争斗也不是王府后宅能相提并论的,除了三年一选秀,还有属国和蒙古一系的贵女要有所取舍,甚至宫里每年小选也不乏相貌出众者,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只要是个正常男人,就没有不动心的。

就算其他人都可以忽略,胤祯的母家尝到了裙带关系的甜头,也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佟家当年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有德妃这个生母在,胤祯再怎么样也会给对方几分面子的,毕竟胤祯不是老四,和乌雅氏之间没有隔着一个佟佳氏,也没有那个狠心对同母兄弟下手从而导致母子失和。

最重要的是,而且胤祯的正妻看似家世强大,实则身后并无强势可靠的娘家作为后盾,她和母家安亲王府,娘家郭络罗氏的实际关系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不必担心将来有外戚之祸。

或许作为一个皇帝,胤祯并没有胤禛来得老谋深算,算无遗策,但他这一年来将胤祯带在身边历练,也不是完全做无用功的,他能将教导出来一个政务娴熟的胤礽,就能再教出来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私心,在不影响帝国传承的基础上尽力保全所有的子女,况且胤祯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弘明也是肉眼可见的好苗子,做这个选择他并不亏心,对得起爱新觉罗氏的列祖列宗。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少不得要广生子嗣以免没有足够的人手作为统治的触角延伸至全国各地,这也是历代清朝皇帝对在朝为官的满族官员多次宽恕的原因,满族人口基数不够,并且不是人人都适合当官,能出现在朝堂上被皇帝记住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只要不是参与谋逆这样的大案,基本上罢免个几年之后皇帝就又让他们重新出入朝堂了。

对官员尚且如此,何况是亲生的儿子呢。

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他并不想选择在太子废立一事上并不清白的老四,不想选择勾得他嫡亲表弟背叛他的雍亲王,亦不想选择对兄弟们痛下毒手的雍正帝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有什么错?

比起老大,老二,老八,他没亲手废了老四已经是年老心软的结果了。

胤祯被册封为亲王之后,明玉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妯娌中的人缘好了许多,虽然平时也不算差,毕竟女人之间的关系好坏大多是随着男人的关系走的,胤祯在兄弟中的人缘不差,明玉又和其中几个是沾亲带故的关系,加上她和胤祯在皇室夫妻中算是关系不错的,胤祯府上也没有宠妾可以让她们走另外路维系关系,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妯娌中就算有真的和明玉合不来的,双方表面上也是要维持个普通妯娌关系的。

做了皇家媳妇,就不单单代表着自己,夫妻一体,何况又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只见面的时候忍耐一二而已,很难么?

而且太后去后,各家这几年少了众多新生儿洗三,满月,百日,周年的宴会,其实妯娌见面的机会也就大宴会上面而已,中秋节,万寿节,颁金节,春节,其他日子,只要婆母不是一个宫殿的主位,错开了时间入宫,根本没有机会碰到。

就算到了宴会上,只要不是做女主人,双方相互打个招呼就是了,也没有规定一定要亲如姐妹啊。

本来老八被禁足之后,明慧已经很少出门了,宫中宴会更是主动缺席,尽量不出来碍老爷子的眼,可是这一年良妃病逝,老八递了折子给皇帝,要出来给亲妈披麻戴孝。

老爷子根本不敢答应,要是开了这个头,惠妃为了老大,立马人就该没了。

最后还是只叫明慧这个儿媳妇和内务府操持丧事,半点不提让老八出来给亲妈戴孝,反正没有老八这个儿子,良妃还有两个孙子在,谈不上后事凄凉。

至于孝道,只说老八听闻噩耗,当即就忧伤过度病倒了。

明玉到延禧宫给良妃上了柱香,良妃因为出身的缘故在后宫向来无甚脸面,加上老八这个唯一的儿子已经被皇帝圈禁多年,眼见着是没了前途的,内务府虽然不至于糊弄,但要说布置得多好多隆重也是瞎扯,这规格比妃低一等,比嫔又高了那么一丢丢,毕竟后封的妃不曾行过册封礼,总是要有所体现的。

何况这都三天过去了,康熙也没有追封良妃的意思,不得皇帝重视的人,其他人也是跟着不放在心上。

整个灵堂冷冷清清的,加上皇上身体愈发败落,是很听不得这样的消息的,也没人敢到他面前提及试探。

也就老八的兄弟们,妯娌和宫里的嫔妃会按规矩过来上香了,只是也都不久留。

郭络罗明玉说:" 跟了皇阿玛这么久的人,临了了却是这样,也不知道皇阿玛是狠心还是有心了"

不让老八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老大和惠妃,一方面也是不想这个儿子再出来扑腾吧。

毕竟一个拿钱,拿权势笼络朝臣向着他的皇子,格局实在太低了,就没见过上位者讨好下位者的,要是让他上了位,这皇家的逼格都得降下来。

而且老八风光的那些年,为了赚取足够的钱财,除了正当的收入来源,还带头在江南那边卖官鬻爵,他底下的官员更是连赈灾粮都敢伸手,为君者,民为本,胤禩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偏这人还不是个没本事的,总能在事发之前将事情兜住了,但只要做过就不会毫无痕迹,康熙也不是完全被人蒙在鼓里的,能传位给老八才怪,这时候不放他出来,让他蹦跶,也是不想横生波折。

康熙六十年五月,讨伐准格尔的大军移师甘州,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粮草补给很难跟上,一时没有取得进展。

但既然已经反手将被打的脸打了回去,康熙连着满朝大臣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维护清廷在广大中原地区长治久安的统治上。

还有就是自太子倒台之后便被时时提及的立太子,加上康熙肉眼可见的一日不如一日,众人的心思愈发迫切,就怕对手成了最后的赢家。

现在还正常活跃在朝堂上的老三,老四,老九,老十,老十二,老十四都有人推举,只是举荐老九,老十,老十二的没多少人罢了。

但不到最后关头,皇帝还是不想立太子,虽然眼看着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但如今子愈壮而父愈老,一旦给了名分,权力倾斜必然会更加严重,他才是这个国家的帝王和主子,决不允许自己成为不管事的太上皇李渊。

所以,康熙六十年第一个上书复立太子的大学士王掞被皇帝责令罢官;广西道御史陶彝与同官任坪等十余人联合上疏,请立皇太子,也被康熙视为植党希荣,俱发遣往西部边境军前效力赎罪。

雷霆之下,十几个人因此没了前程,朝中也没人敢再提起立太子。

毕竟康熙身体是不好,但举国之力保养着,精神还是不错的,脑子也很清醒,加上之前执政六十年的余威,真要算计起来,根本没有人会是他的对手。

散了朝,康熙直接将胤祯带着回了乾清宫。将之前陶彝请立太子的折子递给胤祯

皇帝说:" 你怎么看?"

皇帝说:" 他们不知道,你是知道的,朕的手腕已经经不起长期劳作,写字费劲儿"

胤祯直接跪下

胤祯说:" 皇阿玛乃是儿臣君父,国家的主人,儿臣做的,不过小事,随便找个翰林院的翰林也是能做的,若非皇阿玛提点,震慑众人,儿臣怕是无法糊弄过去"

过了年,送进乾清宫的折子都是康熙口述,胤祯代笔,所以康熙要试探,胤祯也要减弱自己的存在感。

但又不能直咧咧地提自己不过是个工具人,毕竟那种话要是皇帝一个想差了,就是胤祯对君父心怀怨怼。

毕竟这差事其他兄弟想要还没有呢,也是康熙信任他的证明。

皇帝说:" 起来吧,你也不要太依赖朕,凡事也该有自己的主见"

皇帝当然知道在外面胤祯不可能跟他眼前这样,不过两人心照不宣,都不点破。

干完活,康熙又留胤祯陪他用了晚膳,才将人放了回去。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过了下去,并没有因着这个小插曲而发生什么变故。

回到家,胤祯脚步不停地进了正院,明玉看他实在疲累,也不好将弘曜留在身边,让奶娘将他抱到前院弘暟那去。这小子可不是个好性子,心情好的时候自然喜欢,烦人的时候也是真烦人。

郭络罗明玉说:" 我让人备了水,你进去泡泡,去去乏"

胤祯拉了一下她的手

胤祯说:" 你也进来吧,替我按按头"

她向来不喜留长指甲,只在外面套了精美的长护甲便很好看了,如今倒是不用担心会伤着人。

明玉往手上抹了安神的精油,先是大面积在对方的额头扫了扫,再拿手指轻轻揉按头上的穴位。

郭络罗明玉说:" 今天很累吗?"

胤祯皱了皱眉头

胤祯说:" 今儿早朝,又有人提起立太子一事,回乾清宫之后皇阿玛试探了我一番,忙了一天"

胤祯说:" 皇阿玛留了爷吃饭,老人家牙口不好,菜色多软烂入味"

哦,就是胆战心惊之后忙了一天还吃得不好,怪不得要暴躁呢。

郭络罗明玉说:" 那没事吧"

胤祯说:" 没事,他也没怀疑这事是我干的,只是敲打敲打罢了"

知道了要点,自然就要顺毛捋,笑道

郭络罗明玉说:" 今天庄子上送了一只小乳羊进来,我叫人烤了,你等会就着梨水吃些吧"

至于不喝梨水?胤祯一上火就牙龈肿痛,疼起来跟要了命似的,在这方面他任性不起来。

胤祯说:" 叫上弘暟吧"

郭络罗明玉说:" 也行"

至于她自己,跨过三十岁大关之后,新陈代谢减慢,为了保持身材,明玉连晚膳都不怎么吃,夜宵更是碰都不碰的。

她这个习惯胤祯也知道,问了请平安脉的太医,见她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也就不管她了。

解了乏,又吃了一顿美美的宵夜,总算是缓了过来。

都说伴君如伴虎,胤祯作为皇帝的儿子,也就在这位一国之君面前要小心翼翼,虽然爱新觉罗氏不杀儿子,但一大家子人了,败了就是全家一起,哪里敢随心所欲,何况还有皇位那么大一根胡萝卜吊在眼前呢。

熬过这几年,就啥都有了。不用再看人脸色,想想心理就平衡了。

毕竟皇帝的身体状况,他常在身边,也是有所猜测的,若不是太医说了什么,以康熙往常的性子,可不会将儿子带在身边教导。

也不是说他就没心肝不孝什么的,这么多年君臣父子做下来,看过众位兄长们的结局,敬畏早就取代了小时候对于父亲的濡慕之情了,他现在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早上起了床吃了早点就往皇宫里赶,上了早朝没被宣召的时候就往现在主理的部门里走,将日常要处理的公务处理了,再着手处置皇上零星交代下来的差事,不论是分给手下更适合的人去做还是选择亲力亲为都可以。

到了中午,乾清宫召见完老臣,一般皇上就要开始找他批折子了,运气好中间还能跟着混上一顿御膳,要是运气不好,之前又没注意好时间用膳,中午这顿就相当于饿着,虽然御书房里肯定不会少了茶点,但也不能老吃啊,不然总要方便,多尴尬。

//

胤祯忙得不见人影,明玉的日子倒是悠闲得很。

胤祯干不过雍正,就叫康熙帮着搭把手,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现在不就轻松多了。

也不用时时盯着,害怕什么时候一家子就被人暗地里阴一把。因为康熙肯定有派人看着他,只要出手,康熙的人就会立刻把他按住,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郭络罗明玉说:" 去把弘曜叫来,我带他到花园看看景,顺便晒晒太阳"

这孩子最近病了一场,整个人都不大精神,两个哥哥又必须进宫读书,没人陪,往常那股子劲儿都少一半儿了。

而且病刚好,多晒晒太阳对于恢复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好在孩子虽然不大,却没养成一出门就叫奶娘抱的毛病,基本上能走能跳之后都是自己两条腿走着,除非路程实在太长了,累了才会叫奶娘抱着走上一程。

等歇得差不多了,又下来继续走。

不一会儿,弘曜就出现在正房门口,明玉赶紧招呼他进来

郭络罗明玉说:" 来,到额娘这儿来,喝碗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