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安知丞相是女郎 > 分卷阅读112

分卷阅读112

领了工钱去了别处,还有几个则想继续留在府中,全听您的安排。再者就是,张刺史吃惯了这边的口味,连着厨娘要一起带走,还请宋郎君多担待。

宋朗星摆了摆手,说道:“哪里谈得上担待二字,张刺史让他们帮着支应两日已经是帮了大忙了。”

等这些人走了个干净,宋朗星摇摇头大如斗的脑袋,胡乱洗漱了一番,便在床上躺倒了。幸好她不认床,盖着自己的衾被,在床上翻来覆去像烙饼般折腾了两下,便已然熟睡。

到了第二日早上,宋朗星突然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来,汲着鞋子迅速起来洗漱。一边用帕子擦着脸,一边在心里琢磨,如今她不是大理寺那个点卯的小主簿了,成了一方县令,还是得早起做个表率才好,否则以后便不好办事了。

等到穿戴整齐,绕到正堂,看了厅里还只坐了一个主簿,姓张,圆脸圆肚皮,看着可亲的模样,宋朗星心里松了口气,想必自己来的还算早。

张元看见宋朗星来的这般早,心里闪过一丝惊讶,他还想着年轻人爱早睡,尤其是京城里来的年轻人,如今看来刻板印象也要不得。他将手边的茶水放下,站起来行了个叉手礼,宋朗星也站起来回了个长辈礼,并未摆县衙的架子。

二人不痛不痒扯了几句闲话,说了说江南一带的好风光,不多时其他县丞和账房也都到了。

宋朗星坐在上首,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初来乍到,你们还是照着先前的惯例行事,只不过一句,我既然来了,便是想好好做事的,也还请各位襄助了。”

下面的人也都拱手还礼,说了几句岂敢岂敢的场面话。

头一日拜见,县衙们都捡着好话说,说收成,人情什么的都好,连案子也少有,还请宋县令放心,他们自当尽力。

宋朗星也附和几句,总之一切都是风平日丽。

到了新地方,一应大小事情都得重新安排,首要紧的事便是,没有厨娘。原先在大理寺当个小官,还能让李殊烧火做饭,可到了县衙,这就有些不合规矩了,势必得重新招人,这两天便都是从附近的脚楼叫饭。

桃源县的饭也与京城大不一样,各色爽口的炒春菜,各色汤,还有诸如桂花莲藕的甜点,一连几日他们都吃的直打嗝。宋朗星吃完后便去街面上溜达,桃源县虽说地方不大,比不上京城的繁华,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基本上都有,路上的行人身上穿的也还算齐整,至少能够反映出当地的人生活水平还不错。

宋朗星走到半路,在街上买了一个烧饼,烧饼是用面皮裹上肉馅做的,肉碾的极碎,在再油锅里一煎,放上葱花蒜末等物,香味便被激发出来,直勾出宋朗星心里的馋虫。买完了饼子,宋朗星边捧着吃边在路上蹦跶,观察街面上的人和事。

街面上妇女竟然不算很少,好几家绣房、果子铺里也能看到娘子们劳作的身影,显然桃源县是雇佣女工的。

吃完了烧饼,宋朗星又蹦跶回去,坐在县衙翻看账簿和案卷等物,一连几日,都如同这般。

就在下面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宋朗星是过来镀金的主儿,只管垂拱后,宋朗星冷不丁地提出个事来,要带着县衙里的人去劝耕,而且当天便要去。

下面的人还来不及四处通知乡绅,宋朗星已经风风火火的出了门,一干官员只能随行,不过桃源县平日也太平无事,县令要出巡,那就让她摆摆架子。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农田出发,路上的行人瞧见宋朗星的打扮,才惊觉原来平日里整日没事在街上瞎晃悠的小郎君竟然是县令,瞧着面白无须的模样,也不知办事牢靠不牢靠。

几个乡绅也得了信儿,在路口上候着,又得了宋朗星的许可,在路上随行。

宋朗星一边看着一路上的农田,一边问乡绅们:“如今都种的些什么农作物,收成何如?”

一个稍年长些的乡绅拱手说道:“如今大都种植占城稻,一年两熟,收成尚可。”

宋朗星点点头,又漫不经心地问道:“耕种上可有什么麻烦的?”

乡绅笑道:“哪有什么麻烦的,都好都好。”

宋朗星点点头,依旧是笑眯眯的样子,接下来便没多问什么,只一边走走停停。

到了晌午,日头游戏大起来,不少县丞们热得冒出汗,一边走一边喘,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羸弱的小娘子从一旁斜刺过来,跪在了路中央。

所有人几乎都楞了一秒,乡绅们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赶紧上前驱赶,“这是哪里来的毛孩子,你看清楚了,这可是县令大人,快走快走!”

然而小娘子既不走也不说话,乡绅们准备上前强力驱赶,被宋朗星拦住了。

宋朗星看着面前的小姑娘,细脚伶仃的,衣服有些短,将胳膊露出一截来。她半蹲下去,问道:“可是有什么事?站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