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吃下一筷子地红油笋丝儿,感觉肚里也有七分饱了,林季阳便随着父母一起搁下了筷子。
旁边的下人看着几位主子都放下了筷子,边递上帕子,边上了漱口的茶水。
等这一番忙完后,就听张嬷嬷继续爆料自家宝贝弟弟的糗事儿。
“大爷可是不知道,二爷昨晚说了,他不怕长不高,索性大爷也会等着他一起长高的。这是大爷答应了他的。大爷说话最是守信用了。”
林家的三位主子听完这话,再是忍不住了。林老爷肩膀一耸一耸地,面上却不完全地露出来,可见忍的辛苦。林太太已经笑倒在了软椅上,嘴里还念叨着让张嬷嬷给揉揉肚子。而林季阳也是满面的笑容,越发显得俊逸了几分,惹的旁边伺候的丫头微微呆滞了下。
等笑过这一场,林季阳便辞别了母亲,随着父亲去了外院书房,开始自己这一天的学习。
他今年已经13了,林老爷与先生的意思是明年先让他去下场一试。也知道些自己的斤两轻重的。
林老爷现在在杭州任府尹,正四品的官职。离着姑苏也近,快马三四日就到。马车快的话七八日也准到。
虽然舍不得儿子受苦,可出身书香世家的林太太却是明白这是儿子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只能在张嬷嬷跟前抱怨几句,转头又吩咐厨房给儿子天天补汤、燕窝地炖着。
林季阳知道母亲的一片慈心,能吃的吃,能喝的喝。也没抱怨一句,只私底下让人把补汤燕窝地送给父亲弟弟偶尔分担下。
现在的林季阳不是以前的那个温润少年了。在经历了信息大爆炸年代的冲击后,对着古言古语稍微有些不适,但是又多了几分灵气。或者是说理解力变好了。
林季阳的先生姓温,是位进士,生性不喜官场权谋。中了进士后便天南地北,四处行走,开阔视野。游历了半生,他的眼界并非一般进士所有,又曾为人幕僚,是以官场民生的俱知的。
慢慢年纪大了,懒怠走了,才想着找个坐馆的营生。这不正好林家正给林季阳找先生。温进士便通过友人推荐,来林家坐馆。
林老爷仔细询问了温先生的状况后,又考察了他的人品学识后留下了他,反正家里有两个孩子,留下来帮他养老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就这样,温先生考察了林家两位小哥儿的资质后,便和林老爷谈妥了束脩,三节两寿的节礼之后,留了下来。
他漂泊半生,也没成个家,身边只一个小童随侍。林太太看着他内宅没个操持的人,很是不像,便打发了两个小丫头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温先生在林家的日子自此过的越发地舒心了。今次授课时,他便发现林季阳悟了。这是一个很玄妙的境界,有些人读一辈子书也只是在书中打转儿,而资质好的人便能早早儿从书中悟出其他。是以才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
温先生觉得自己很幸运,晚年能收一个资质如此出众的弟子也不枉此生了。读书人的育人之妙也在于此了!
等他授完课,兴冲冲地去林老爷的书房了。这样的好消息,一定要跟主家分享才好。说不定还能蹭顿酒喝或者好茶尝尝那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