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他在汉江阻击战的打法,这个人好像摸到了我军一点规律,在战略上,也采取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来防止我军战术穿插,部队齐头并进以火力开路,一步一步推进,将来的战争估计会变成消耗战啊!我军只能以兵力优势,去抹平敌人的火力优势。”
“另外我怀疑李奇微既然摸到了我军的规律,我军接下来要是发起战役估计不会顺利,加上雨季快要来临,处于战线上的几大河流随时会有发洪水的可能性,威胁拖累我军补给运输,敌人很可能就此加大对我军补给线的空袭,一旦我军在战役中出现撤退迹象,很可能被他看破虚实,发动大举进攻。”
李毅话语中充满了担心,接下来的屠夫行动,以及撕裂者行动无不是趁我军疲弱之时,发动的迅捷猛烈的攻击。
还好志司总部的司令,在战术运用上棋高数筹,在防守中展开反击,虽然因为敌人谨慎没取得大战果,但也遏制了敌人攻势。
不过,司令从国内返回前线后,发起的第五次战役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战果。集结六十多万兵力,最终只打击到了伪军部队,却因为后勤的原因不得不全线收缩。
结果,联合军当即被李奇微看破虚实,集结四个军十三个师,外加各配属部队大举追击,威逼铁原,华川,平康铁三角。
我军被迫在铁原一线展开了又一场惨烈的阻击战,数万将士埋骨他乡。
可他一个师级干部改变不了总部的战役决定,因为志司的战略布置没有错,但敌人的磁性战术很恶心人,加之后勤压力,不得不转攻为守,逐步撤退。
而且像这种大战役,就没有战术上先知先觉的说法,你在调整,敌人也会调整,就好像李毅参加的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一样。
虽然战役的过程差不多,但时间变了,足以证明敌人也是有反应的,之所以战役过程差不多,那是总部对战役构想就是这个大方向,结果李毅争取了时间,敌人也会提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