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府里日常所用。?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
那些收成,娘亲每年除了留下府里自己用的,还要送一部分去锦州的济善堂,以及族里家境贫困的族人。
这一万多两的收入放在普通人家,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巨额财产。
可在秦家,这些银两,根本不够府里一年的花销。
秦姝记得,爹爹自己资助开办了秦氏族学,族学一应费用都是爹爹一人承担。
以及族里祭祀先祖、祠堂修缮等等。
单是这几项,一年就得四千两银子。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娘亲还会去城外布赈施粥,这一项差不多也得有两三千银子。
还有二叔家三位堂兄弟请私塾、入学院交束脩,在学院里的衣食住行也都是爹爹出的钱。
不仅如此,东府每年还要给西府贴补几千两银子的花用。
所以,在账册中每年收入的最末一行,都有从娘亲私产收入里,划拨进去的一大笔银子。`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爹爹与二叔,在二叔成亲第二年就分了家。
爹爹从商,二叔走科举。
虽然二叔一家眼红觊觎东府的巨富,却对爹爹商贾的身份十分不屑。
以前爹爹曾邀请二叔参股分红,被二叔断然拒绝。
那避之不及的样子,好像唯恐爹爹身上的铜臭气,玷污了他读书人那高贵的门庭。
讽刺的是:二叔虽瞧不起爹爹,他的秀才身份,还是爹爹花银子捐出来的。
如今的西府,也是爹爹买来送给二叔一家的。
他们一家的花销嚼用,都是靠着爹爹接济的。
如今几十年过去,二叔还是个秀才。
爹爹却成了锦州的首富。
爹爹待兄弟一片赤诚,娘亲却看得通透。
娘亲的这本账,或许防的,就是二叔一家吧?
秦姝又将箱子里的银票数了数,因为快到年底,下面店铺的账还没有收上来,银票已经所剩不多,只有不到三千两。-m¢a-n′k?a.n?s?h-u^.`c/o,m′
她在心里飞快盘算着,很快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秦姝手指轻轻叩了叩账册,道:“这些铺子先不用动了。春嬷嬷,外院管事那边,姝儿这两日不方便见。劳烦您,明日找到常管事,让他拿着这些契约账册,请府里的账房算一下,这些店铺田产大约能值多少银子。再带着人,收一下在锦州城内所有店铺的收成。”
春嬷嬷连忙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