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出了成都市区的时候遇到他们的。
他们是由四个人组成的摄制组。
导演四十多岁,留着长发,在脑后扎了个马尾巴小辫,如果不是下巴上有几根黑黑的胡须,还以为是个与我性別相反的女士。他将我拦下,用手捻着那几根胡须说,他们要拍摄一部名字叫《骑车去拉萨》的纪录片,想让我出任纪录片里的主人公。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我同意,在接下来从成都去拉萨长达两千多公里的行程中,他们要与我相伴,将我一路骑行的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制成影片,在银幕或者荧屏上播出。
我虽然从山东的临沂赶到四川的成都,装备齐全地要骑车去拉萨,其实我还是一头嫩驴,骑龄尚不足两年的时间。虽然每周都要有次或远或近的骑行,与骑行川藏线比起来,却是九牛之一毛,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我之所以斗胆跑到成都要完成这个壮举,是因为没有经受住一位骑友的撺掇,因此,我不顾妻子的激烈反对,同那位骑友结伴跑到徐州,毅然地坐上了发往成都的绿皮火车。
列车在行进了四十多个小时后,终于踏上了那个号称天府之国的省会所在地。
谁料,两人刚在距武侯祠不远处的如家酒店里办完入住手续,骑友父亲病危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没有任何犹豫,骑友立刻背起还没有打开的行囊直奔机场,将我独自丢在了异域他乡。
孤伶伶地躺在酒店里的席梦思床上,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是逛逛宽窄巷子与武侯祠,再到锦里品尝品尝当地的名吃打道回府?还是做个孤胆英雄,毅然决然地继续前行?两条路摆在面前,我却无法决断。
不过,当夜色渐渐深了下来的时候,我还是横了横心将主意拿定。
让我怎么都没有想到,刚要开启一个人的川藏线骑行时,我会与一个纪录片摄制组相遇,而且,他们选中我出任纪录片里的主人公。如此一来,且不说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在银幕或者屏幕上露脸,有他们在路上陪伴,我的安全问题就有了保障,设若是半路上发生高反,或者遇到塌方、疾病、翻车等事故,他们肯定会伸出援手的。
我非常痛快与高兴地答应了他们。
好,祝咱们合作愉快!导演说,上前一步,紧紧地与我握了握手。
好,咱们现在就出发,纪录片《骑车去拉萨》的拍摄正式开始!导演对我,同时对他的摄制组成员发出了指令。
我将戴好的头盔重新戴了戴,接过导演递过来的微形耳麦别在耳朵上,抬腿骑上了那辆新买的土拨鼠自行车。
从成都至拉萨虽然有数条路可走,多数骑手选择的线路却是318国道。
这条囯道东起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人民广场,途经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与四川,直至西藏的日喀则,全程5476公里。而从成都至拉萨的这段国道,则是从内地进入西藏的最经典、最美丽的线路,沿途全是海拔三至五千米高的大山,天上白云朵朵,脚下江河奔腾,远处与近处则是银光闪耀的大雪山,以及在绿草地上安闲觅食的牛羊。当然,还有充满藏民族风情的小村庄以及在风中呼呼飘动的经幡。
自从这条公路筑成,就吸引了难以数记的自驾者、骑行者以及徒步者,他们带着探险、观光与超越自我的梦想从全国各地赶来,行进在这条美丽的国道上。